自動售貨機重出江湖

最近,自動售貨機作爲一種全新的“躺賺方式”,重新回到了公衆視野。

“無人運營的自動售貨機正在成爲我們這個年代不可思議的投資趨勢。”美國媒體近日刊發報道稱,運營自動售貨機啓動資金少,成功路徑也不復雜。只要花1500美元買1臺二手機,裝上來自量販超市的商品,加價銷售,就能讓“皺巴巴的美元自己滾到兜裡來”。

自動售貨機是何時出現的?最開始又售賣什麼商品呢?

在數學課上,你可能學過一個用三角形3條邊邊長求解面積的公式,叫作希羅公式或海倫公式。這個公式的發明者是希羅,一位生活在羅馬時代的數學家。他也是世界上第一臺自動售貨機的發明者。

這臺“自動售貨機”的功能是售賣聖水。當人們將硬幣投入機器,硬幣會落在一個與槓桿相連的盤子上,其重量通過槓桿作用於閥門,使閥門打開,流出聖水。待硬幣滑落至下一層,槓桿歸位,閥門關閉。一次售賣行爲就此完成。

不過,自動售貨機真正推廣開來,已經是1000多年後的事了。一位名叫珀西瓦爾·埃弗裡特(Percival Everitt)的發明家和企業家在自動售貨機的商業化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883年,埃弗裡特和他的商業夥伴約翰·桑德曼(John Sandeman)開始在倫敦使用鑄鐵自動售貨機出售明信片,每張售價1便士。後來,他們又開發了一種更先進的機器,並在倫敦各處放置了100多臺。

明信片機的大獲成功促使自動售貨機作爲一種獨立的產品和渠道品類迅速發展起來。1887年,埃弗裡特創立了SADC(Sweatmeat Automatic Delivery Company),其經營的自動售貨機出售巧克力、口香糖、香菸、火柴和香水等商品。該公司僅在倫敦就擁有1500臺自動售貨機,並在其他城市開展業務。到1901年,SADC的機器不僅在酒店、商店和其他公共場所全面鋪開,還覆蓋了英國7000多座火車站。

1888年,自動售貨機“登陸”美國。它是由托馬斯·亞當斯(Thomas Adams)口香糖公司在紐約推出的,用於銷售該公司的Tutti-Frutti口香糖。這種自動售貨機被大量安裝在地鐵沿線的街道上,主要目標客戶羣是上班族。

蘇打汽水自動售貨機可能是史上最受歡迎的商用自動售貨機了。雖然該機器早在1920年前就已經存在,但直到1926年才實現完全自動化。不過,這種機器只負責售賣汽水,不搭售杯子,顧客需要自己拿着容器去“打汽水”。到20世紀50年代,銷售瓶裝蘇打汽水的自動售貨機出現了,主要出售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

20世紀40年代,Vendorlator製造公司在美國食品市場掀起了一場風暴。他們的想法是,在工作場所安置咖啡自動售貨機,並將其命名爲“咖啡一刻”。同時,作爲對咖啡機的補充,Vendorlator製造公司又開發出三明治售貨機。

2006年,美國自動售貨機開始大範圍接受信用卡支付,這對於自動售貨機而言不啻爲一次巨大的技術飛躍。最早,自動售貨機只接受硬幣,因爲比起紙幣,硬幣的物理特徵更加明確,如直徑、厚度或者邊緣的棱線數量。後來,自動售貨機也開始接受紙鈔了,代價是要配備成本較高的“配件”,比如用來掃描紙幣圖案的微型數碼相機、辨別水印或熒光墨水的紫外線掃描儀,或者用來辨別磁性油墨的磁性閱讀器等。這些設計雖然方便了消費者,但對商家卻不那麼“友好”,不僅成本高,而且還不太準,畢竟依靠單一方式分辨真鈔假鈔很難做到完全準確。直至信用卡普及階段,一切才迎刃而解。

如今,自動售貨機重回公衆視野的理由既不是產品升級,也不是技術升級,而是來自於市場的青睞。

根據美國自動售貨機協會的數據,當前,全美自動售貨機保有量爲300萬臺,行業價值182億美元,每臺機器平均每月可產生約525美元的收入。根據聯合市場研究公司(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預測,到2032年,該行業總價值將達到372億美元。

不過,也有媒體提醒說,相較於其他投資方式,運營一臺自動售貨機的確“看起來更容易”,但也不是沒有風險。如果沒有好好研究自動售貨機的投放位置,還是有賠本的可能。此外,機器的維護和清理也需要付出額外的精力和成本。

另有觀點認爲,把運營自動售貨機當作副業更靠譜。畢竟,“躺賺”並不是一種很積極的生活態度。面對越來越“卷”的社會,唯有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才能夠給未來提供更多確定性。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一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