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兼期待小掙青年 折射中國年輕人社會心態

近來大陸網路冒出一個「小掙青年」的新詞彙,其實和現在年輕羣體的心態息息相關。圖爲2023年寧夏春季綜合類大型人才招聘會,日前在位於銀川市的寧夏體育館舉行。(新華社)

大陸社會競爭激烈,時下不少年輕人要嘛不是深陷「內卷」,要嘛選擇躺平;而近來大陸網路更冒出一個「小掙青年」的新詞彙,用以描述一些年輕人在生活中弄點小事情做做,從事相對靈活的職業,雖難以掙到大錢,但也略有收入。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就直言,相關詞語顯示出大陸一代代年輕人在成長和發展中都會遇到的共性問題,也投射出中國新發展階段下社會中存在的特定觀念。

張頤武近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這些年來,從「內卷」、「躺平」,到「全職兒女」等對於某種狀態的描述,到「小鎮青年」、「孔乙己的長衫」等對某種身分的概括,這些網路新詞都是年輕人在網路上對自身形象某一個方面的概括和描述。這種描述和概括更多的是年輕人在網路中對於自己生活的某種觀察和感受的概括。

張頤武認爲,這種概括往往不求全面,而是截取自身生活狀態有特色的一個方面,具有某種自嘲或反諷的特點,當然也有自我珍重和自我感慨的深層情緒內涵。這些新詞的創造和使用者更多是作爲中等收入者後備軍的年輕羣體,以新話語凸顯對自我境遇認知的主體性。

他直言,這些年輕人往往沒有溫飽之虞,但在當下生活或工作中的狀態和自己的期許與願望存在較大的距離,由此產生相當複雜的情緒。一面是覺得自己離期望的成功差距很遠,小進步、小發展雖在日積月累,但像大明星或某些年輕創業者那樣的成功卻很難實現,藉此表達一些標識自己甘於平常的感受。另一面,把自己的平常一般作爲一種典型狀態來描述,也包含對個人生活不滿的自嘲、對平常一般狀態的某種無奈。

但張頤武也提醒,也要看到,這種自嘲其實也不是冷嘲或消極的表達,更多來源人們對生活和未來的期待。就像小掙青年一說,其中就既有小掙尚可接受的感覺,也有更多期望相對難成的感慨,其中的主觀性是我們試圖用這些新詞認識年輕羣體時不可忽視的一點。

他認爲,這些用以自況的新詞之所以流行起來,其實和現在年輕羣體的心態息息相關。努力奮鬥卻擔心難有收穫,安於現狀卻依然心有不甘,這些複雜的心態在年輕人主導的網路社羣媒體中很容易得到應和、受到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