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最大福祉 財劃法爭議可休矣
(圖/本報系資料照)
衆所矚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終於三讀,依照新的《財劃法》規定,以2024年政府預算估計,地方政府將可增加統籌分配款約3361億元。從比例來看,未來中央政府的預算佔全國政府總預算會由原本約75%下降到62%,而地方政府的預算將由約25%上升到38%。但因爲中央對地方的補貼除了統籌分配款,還有一般性補助款和計劃型補助款,雖然這次修法也規定中央政府不得減少一般性補助款總額,但中央政府仍有相當大的空間決定不同縣市的一般性補助款和計劃性補助款。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掌管的事務和權力在各個國家的規定都不同,如果地方政府分配較多的事務與權力,就應得到較多的財政分配。以我國來說,在1999年凍省前,中央財政分配約60%,省和地方分配到40%,但凍省後到今年修正《財劃法》前,中央預算的佔比不斷上升,以去年來看中央佔比達75%。可是過去20多年來,增加了臺南和桃園兩個直轄市,各地方政府的事務也增加很多,因此現在75%和25%的分配比例與地方事務擴張是無法配合的。這也是爲何過去各黨政治人物都曾呼籲修正《財劃法》。
《財劃法》另個重要原則就是水平的公平,也就是在六都跟其他非六都縣市之間財政分配的問題。一般來說,我國六都的財政情況較好,因爲他們的經濟活動較高,稅收較多;反過來說,非六都縣市財政能力較差,需要更多中央補助。因此,這次修法很重要的是,除全面提升統籌分配款的金額,對於如何平衡六都跟非六都縣市的預算收入也非常重視。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重新調整財政分配的幾個主要指標,包括人口、土地面積,和營業收入等等。從這一次修正後的指標來看,六都統籌分配款平均增加約60%,而非六都的縣市平均增加約170%。也就是說,未來非六都縣市的預算收入將會有顯著的增加,這樣不但對於財政劃分的水平公平有助益以外,更可以大幅的縮減六都與非六都之間的城鄉差距。
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一次調整的是統籌分配款,是一種制度性的調整,因爲它的金額是隨着幾個指標的變化而變化,這不是中央政府所能決定的。也就是說,未來統籌分配款不會因爲藍綠政黨輪流執政,而使得各縣市的統籌分配款有所變化,這當然是比較公平的方式。所以從分配的公平性來看,增加制度化分配的統籌分配款當然是比較好的。從長遠的角度看,各地方政府與人民應該都會支持,因爲這些補助款不會受到政黨輪替的影響。
另外要特別提到的是,當地方補助款增加,中央可使用的預算就會相對減少,但是因爲過去幾年,政府每年編列的預算收入中,財稅收入都有數千億的超徵。以2024年的預算來看,政府的財政超徵收入可能會達到5100億元,也就是說,其中拿出3361億出來給地方,中央政府仍然會有超徵的稅收可用。所以,行政院長卓榮泰說,以後地方發生災害,就由地方自己勇敢面對,這種說法非常不得體,因爲每一個縣市發生災害都需要大家一起來協助,尤其中央政府更是要帶頭協助纔對,怎麼可以把這麼重要的事務甩鍋給地方政府去承擔。
現在既然立法院已經通過新的《財劃法》,行政院和財政部應該立即提出新的預算編列,尤其要和各地方政府協商各項補助款的重新分配,中央與地方應該找到合法且最合適的財政分配方式,來追求全體國人的最大福祉纔是。(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