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化”佈局見成效 亞虹醫藥開始跑起來了

對於亞虹醫藥(688176.SH)來說,從2023年起以及隨之而來往後的每一年,都將擁有更充足的底氣迎接外界的眼光。

2023年的亞虹醫藥,最大的一個變化無疑是實現了收入上的突破,全年實現營收1375.33萬元,相比於去年同期增長了526倍。營收當中最大的部分,來源於兩款引進產品——馬來酸奈拉替尼片(歐優比)、培唑帕尼片(迪派特)帶來的銷售貢獻。

這兩款產品分別於2023年10月、12月上市銷售,截至年底即取得了928.92萬元的銷售額,佔全年營收的67.54%。可以肯定的是,這兩款產品將在2024年帶領亞虹醫藥在收入上邁上一個新臺階。根據公司2023年年報,亞虹期望在2024年實現迪派特、歐優比銷售收入的快速增長,銷售額過億並實現腫瘤事業部內部盈虧平衡。

誠如亞虹醫藥創始人、董事長潘柯此前所言,“歐優比和迪派特在2023年上市1-2個月,帶來近千萬的銷售收入,我們預計2024年整年的銷售將會有一個量級的提升。”

當然,亞虹醫藥真正的底氣,還在於它不同於那些圍繞着熱門靶點,針對多個適應症廣鋪研究管線的biotech,它從一開始就瞄準了專科化戰略方向,尤其是針對早期膀胱癌和宮頸癌前病變這兩個泌尿生殖系統的細分賽道進行佈局,並且逐漸開始在這一戰略佈局上取得重要的成果。

首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亞虹醫藥旗下核心產品APL-1702的國際多中心III期臨牀試驗在2023年9月達到主要研究終點,這是一款非手術治療宮頸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的創新產品,相比於傳統的手術切除療法的不可逆,APL-1702的出現將給患者提供更開放的治療空間,具有保護女性生育力的社會價值。

目前,亞虹醫藥正在積極準備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遞交APL-1702的上市申請,預計將於2024年Q2獲得上市申請的受理。

除此之外,2023年11月,亞虹醫藥ALP-1706(灌注用鹽酸氨酮戊酸己酯)的上市申請也已獲得NMPA受理,有望於2025年6月底前獲得上市批准。

這是目前全球唯一獲批的輔助膀胱癌診斷或手術的顯影劑類藥物,並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獲批上市,通過與藍光膀胱鏡的聯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檢出率(尤其是原位癌(CIS)的檢出率),使手術切除更完全,從而降低腫瘤複發率。

“資本寒冬”一詞已經在生物醫藥領域迴盪多年,所有biotech企業都面臨着融資困難的局面。

據wind數據,2024年3月滬深北交易所不僅沒有IPO企業通過審覈,而且一季度IPO融資規模、再融資規模分別同比下滑64%、70%。與此同時,截至4月17日,2024年以來A股終止再融資的企業數量達38家,相比之下,去年前4個月再融資終止的企業僅有18家。

在此背景下,企業除了要學會省錢,還更應該學會把錢用在刀刃上,選擇專科化道路的亞虹醫藥,無疑是聰明的。

潘柯在2023年財報寄語中說道,“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致力於服務專科化的產品管線和以診療一體化爲特點的商業化建設,並積極推動產品的海外開發和合作機會,期望能夠爲社會和股東創造更多價值。”

一個懂得花錢的亞虹醫藥,開始慢慢跑起來了。

▌宮頸癌前病變治療突破:重磅專科化成果籌備上市

APL-1702 III期臨牀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義,它不僅掃除了亞虹醫藥此前因另一款核心產品APL-1202與化療聯用的臨牀試驗未達預期的陰霾,更宣告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的誕生。

APL-1702用於非手術治療宮頸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的國際多中心III期臨牀試驗結果顯示,在主要療效終點上,APL-1702組的應答率較安慰劑對照組的應答率提高了89.4%(41.1% vs. 21.7%,p=0.0001),同時APL-1702提高了高危HPV16和/或HPV18的清除率,較對照組提高103.9%(31.4% vs.15.4%),且不良事件發生率較低。

上述臨牀結果入選2024年歐洲生殖器官感染和腫瘤研究組織大會(EUROGIN)和2024年美國婦科腫瘤學會年會(SGO),並均以大會口頭報告的形式發佈。

亞虹醫藥認爲,APL-1702的出現,填補了從病情發生到充分滿足切除手術指徵這中間巨大的治療空白地帶,讓患者在逆轉病程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延緩宮頸切除手術帶來的風險,不透支未來的手術治療機會。

正因此,APL-1702有望重新定義宮頸癌前病變的治療目標,使臨牀治療從此前的關注切除手術的一次性治療效果,轉變到聚焦疾病的長期管理,並且尤其注意在治療風險和治療收益之間取得最大的平衡,在逆轉疾病的前提下儘可能避免和推遲損傷性的外科手術治療。

換言之,APL-1702除了具有較高的臨牀價值外,還兼具預防宮頸癌的公共衛生價值以及保護生育力的社會價值。

據瞭解,宮頸癌的主要誘因是HPV(人乳頭瘤病毒)持續感染導致的宮頸癌前病變,其中約25%的HSIL人羣可能在10年內進展爲浸潤性宮頸癌。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在2030年,全球及中國的HSIL患者人數預計將分別達到1660萬和220萬。

目前,亞虹醫藥正在積極準備向NMPA遞交APL-1702的上市申請,預計將於2024年第二季度獲得上市申請的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APL-1702臨牀成功的背景下,亞虹醫藥於2024年年初設立了女性健康事業部,由該事業部負責核心產品APL-1702的國內商業化以及擴大在婦科的產品管線,建立亞虹醫藥在婦科市場的領導地位。

據瞭解,女性健康事業部負責人、市場部核心成員已經到崗,團隊核心成員均擁有婦科領域豐富工作經驗及一線跨國藥企多年工作經歷。

亞虹醫藥在女性健康事業部成立以來,已經聯合臨牀開發部門就APL-1702召開過專家諮詢會,APL-1702的創新性取得了主要研究者和宮頸疾病領域專家的高度認可。

一直以來,婦科領域缺少具備明確循證醫學證據的創新藥和在研藥物,導致大量婦科疾病不得不採用經驗治療,而APL-1702是婦科領域難得的具有臨牀證據且療效確切的產品,有望解決HSIL治療的長期管理問題,爲婦科醫生提供強有力的武器,填補未被滿足的巨大臨牀需求。

圍繞着APL-1702,亞虹醫藥計劃通過外部合作引進新產品及開發自研二代產品等方式,打造有梯度和深度的婦科產品線。

此外,亞虹醫藥除了積極推進APL-1702在本地市場的上市進程之外,還計劃於2024年第三季度向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提交APL-1702上市申請前的溝通申請(Presubmission),並期望於2024年與美國FDA溝通交流在北美市場的註冊臨牀方案設計,適時遞交在北美開展註冊III期臨牀研究的申請。

▌深耕專科化戰略:更多候選藥物推進之中

事實上,在APL-1702之外,亞虹醫藥還有13個處於臨牀開發和臨牀前研究開發的產品,包括泌尿系統腫瘤產品6個、乳腺癌及婦科腫瘤產品4個、婦女健康及其他疾病領域產品3個。其中,在APL-1702之後最具潛力的產品還是APL-1202,這同樣也是一個全球首創藥物。

APL-1202作爲全球第一個(First-in-class)進入III期臨牀開發的口服、可逆性MetAP2抑制劑,具有抗血管生成、抗腫瘤活性及調節腫瘤免疫微環境的作用。

依據亞虹醫藥TIMN技術平臺最新的作用機制研究表明,APL-1202能通過誘導膀胱癌細胞的免疫原性細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促進樹突狀細胞活化和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殺傷作用,起到進一步促進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效的作用。該機制研究結果已入選2024年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AACR 2024)壁報展示。

雖然在2024年初,APL-1202與化療灌注聯用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MIBC)的一項關鍵性臨牀試驗未能達到主要療效終點,但是APL-1202與替雷利珠單抗聯合新輔助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II期臨牀試驗已於2023年9月完成II期臨牀試驗期中分析,並取得積極結果,結果顯示,APL-1202和替雷利珠單抗聯用治療組病理完全緩解率(pCR)相較於替雷利珠單抗單藥治療組的大幅提升(39% vs 21%),同時聯合治療組顯示出可接受的安全性特徵。該結果已入選2024年美國臨牀腫瘤學會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研討會(ASCO GU),並以快速口頭報告摘要的形式發佈。

上述期中分析結果提示,APL-1202可以大幅提高替雷利珠單抗的組織學緩解率。基於此,公司擬在中國晚期膀胱化療治療失敗的人羣中開展APL-1202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臨牀研究,並儘快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溝通遞交臨牀試驗申請;擬在美國進行開展二代產品APL-1501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BCG無反應、伴有或不伴有乳頭狀腫瘤的原位癌(CIS)的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臨牀研究,並擬於2024年與FDA溝通交流注冊性臨牀開發計劃。

據悉,除上述研究外,亞虹醫藥還在積極進行APL-1202的二代產品APL-1501的緩釋製劑優化工作,並於澳洲進行臨牀I期試驗。相比之下,APL-1501具有更好的藥代行爲,有望提高療效、降低副作用和減少服藥頻次,給患者帶來更多受益。

當然,圍繞着專科化戰略佈局,亞虹醫藥還有多款候選藥物正在推進之中。其中,包括用於NMIBC診斷和手術的第二代藍光膀胱鏡APLD-2304、用於泌尿系統腫瘤的AT-014、用於卵巢癌及乳腺癌等適應症的APL-2302,等等。

2023年,亞虹醫藥研發投入合計3.65億元,同比增長49.49%,主要系報告期內穩步推進各項新藥研發項目,加強研發團隊建設。亞虹醫藥表示,截至2023年底,公司貨幣資金與交易性金融資產約23.33億元,資金儲備充足,爲穩健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