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珍惜ECFA 勿犧牲臺灣農漁民權益

午仔魚包裝工廠業者在補件後苦等不到陸方回函,盼政府能積極協助。(謝佳潾攝)

中國大陸近年以防檢疫爲由,片面暫停臺灣鳳梨、釋迦、蓮霧與柑橘類水果輸入,我常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表團已多次提出特定貿易關切,至今逾1年多仍未解決。專家表示,特定貿易協定早已不具功能,政府不應該以抗中保臺犧牲農漁民權益,應珍惜得來不易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因應多項水果遭中國大陸暫停輸入,臺灣常駐WTO代表團自2021年11月起在WTO的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委員會(SPS委員會)第81至84次例會4度提出特定貿易關切,但已逾1年多仍未解決。

農委會昨日表示,已提供陸方果園與包裝場源頭的強化管理規範草案,也建議雙方透過兩岸協議平臺進一步討論,只是對岸均未實質迴應,對此感到無法理解與遺憾。

臺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前臺大農經系系主任兼所長徐世勳表示,到世貿組織SPS例會上提出的特定貿易關切早就沒有實質作用,中國大陸根本不予理會,尤其各國都有各自的非關稅貿易障礙,也有各自的標準,要在SPS例會調和各國的標準真的很難,更是緩不濟急,最重要還是要回到雙邊的談判協議,這也是爲什麼兩岸當時談出的ECFA有多不容易,值得珍惜。

徐世勳指出,即使要走到之後的爭端解決機制仍是曠日廢時,因爲美國過去經常遭不公平待遇,常被判敗訴,在美國長期杯葛下,爭端解決機制早已喪失其應有的功能。政府間的雙邊溝通才是即時有效的解方,但是執政黨一再犧牲農漁民、上下游產業的權益,抗中保臺真的相當糟糕。

另有貿易業者指出,石斑魚、午仔魚、秋刀魚等如果要再依循過去的貿易關切模式,同樣都是無濟於事,兩岸的「特殊關係」已今非昔比,加上臺灣沒有簽訂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同樣出口農產品到大陸,東南亞各國在零關稅、生產技術進步都比臺灣來得有優勢,臺灣不靠大陸讓利真的很難競爭,但這些讓利已被逐漸收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