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臺灣強化機庫也沒用 擋不住陸新型飛彈

國軍2022年7月25日舉行「漢光38號」實兵演習,地勤人員在機庫內進行飛行前檢查的畫面。(軍聞社)

臺灣計劃爲戰機打造更強固的機庫,但專家說,隨着解放軍研製能穿透任何強化戰機基地的短程制導飛彈,這樣做可能沒用。

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5日報導,《漢和防務評論》創辦人兼總編輯平可夫說,中方的彈道飛彈和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如今用的是北斗衛星導航,以及終端紅外成像制導系統,讓它們能打擊任何強化的機庫,並精準加以穿透。

他以重4噸的東風-12面對面短程戰術飛彈爲例,指出它能武裝燃料空氣彈頭,利用周遭空氣內的氧,來產生高溫爆炸,以撤底摧毀目標。平可夫強調,這些飛彈的圓機率誤差不到1公尺,臺灣在面對解放軍時,強化機庫的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

1位接近解放軍的消息人士說,雖然東風-12原本只供出口,但中方已研製出一系列擁有不同打擊力,能攻擊臺灣軍方和政府建築的短程飛彈,同時所有的彈頭圓機率誤差都不到1公尺。

而國防部爲了在最大的臺中空軍基地打造36座新機堡,擬定了7年計劃,並尋求持續提撥經費。臺灣空軍司令部參謀長黃志偉11月在立院審查112年國防部相關預算案時說,要在清泉崗空軍基地打造36座能禁得起東風飛彈打擊的「抗炸機堡」。他說,機堡抗炸力是針對反制解放軍東風系列飛彈1500磅的彈頭來設計,將採用3300磅抗炸力的工法。

國防部2020年送交立法院預算中心的預算書顯示,空軍未來將配合「一機一庫」政策,逐步構建高抗炸係數防護機庫,確保我軍戰力在戰時得以發揮。因此編列了將近44億元預算,預計要在2026年完工。

臺灣海軍前艦長、軍事專家呂禮詩說,專家在評估預計會有3300磅抗炸力的機堡時,是根據解放軍的東風-16短程飛彈爲準。而這款飛彈能搭載1噸彈藥,射程介於800—1,000公里之間。事實上,當美國聯邦衆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初訪臺後,北京在臺灣周邊舉行空前大規模的實戰軍演,在附近水域發射的主要飛彈之一,就是東風-16。他指出,東風-16的酬載量爲1噸,有鑑於彈頭快速前進的額外衝擊力,機堡抗力達3,300 磅確實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