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爲:“一帶一路”體現中國經濟外交特色

參考消息網4月1日報道 歐洲《現代外交》網站3月30日刊登文章,題爲《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外交》,作者是巴基斯坦國防大學學者烏梅·萊拉,編譯如下:

中國,一個崛起中的全球經濟強國,它的發展政策有着自己的獨特風格,即“中國風格”或“中國智慧”。一國的經濟與外交聯繫就是“經濟外交”。

各國都利用經濟政策來實現其外交政策目標。經濟外交包含全球和地區貿易協議、經濟協定、雙邊和多邊項目投資等。

中國也會利用經濟外交手段創建致力於互惠互利、和平共處與合作的國際社會。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精心構想的“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是中國古絲綢之路的復興。它有兩個層面:一方面是建立陸上經濟走廊,另一方面是振興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注重基礎設施發展,旨在通過鐵路、公路、電信、港口和能源管道的建設推動互聯互通,爲全球三個人口密集的大洲——亞洲、歐洲和非洲——提供便利。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也延伸到拉美地區。根據2023年的最新報告,全球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和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一帶一路”倡議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核心內容。“一帶一路”倡議明確了中國對開放合作、和諧包容、市場運作的承諾,以實現全球各國的“合作共贏”,實現人類的“共同繁榮”。

“一帶一路”包括多條國際經濟走廊,包括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海上絲綢之路覆蓋南海、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連接東南亞、大洋洲和北非。

北京還爲兩個重要的全球金融機構奠定了基礎,即新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

總部設在上海的新開發銀行是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於2014年成立的,宗旨是爲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項目融資和籌集資源。新開發銀行已確定的關鍵性合作領域包括清潔能源、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基礎設施、水資源管理(衛生和灌溉)、城市可持續發展和成員國間的經濟合作。新開發銀行嚴格遵循促進繁榮與南南合作的目標。

在2023年10月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新開發銀行行長巴西前總統迪爾瑪·羅塞夫讚揚了中國的價值觀以及對全球和平與和諧的承諾。

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一起,於2016年成立了亞投行。該行總部設在北京。其使命是擴大“亞洲的社會和經濟成果”。這將通過投資可持續的基礎設施項目來實現,把人、服務和市場連接起來,最終影響到數十億人的生活,爲他們打造更好的未來。根據最近的報道,亞投行有109個成員,這代表了全球81%的人口和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65%。

中國對創建和諧國際社會的堅持是通過其經濟外交政策體現的。通過政策創造有利環境,促進各國在經濟、技術、產業和基礎設施等不同領域開展雙邊和多變合作。北京是上合組織、二十國集團、77國集團、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和中非合作論壇等多邊組織的正式或非正式成員,這也體現了中國外交的成功。這些多邊組織旨在促進成員國間的經濟和外交接觸。沙特和伊朗在中國斡旋下同意恢復外交關係,也是北京促進地區穩定與繁榮的又一例證。

在我看來,北京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有效運用了經濟外交手段。

這一倡議不僅爲發展中國家開闢了新市場,也幫助北京加強了與這些國家的外交關係。中國是許多正式或非正式多邊組織的成員,但這些組織的主要目的都是加強經濟合作與外交關係。

中國不僅與亞洲鄰國保持着睦鄰友好關係,也與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的國家保持着密切的外交往來。(編譯/潘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