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你保/善用醫材附約 強化醫療保障
新光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林漢維。新光人壽/提供
臺灣自1995年起實施全民健保制度至今,已讓國人普遍享有基本的醫療品質,可說是全世界最好的社會福利之一,但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醫材發展也日新月異,健保能提供的醫療資源有限,若想選擇「自費醫材」的醫療行爲,這時候是否有保險就顯得至關重要,有了保險給付的幫助,民衆就可以依據需求及病況,選擇材質或功能性較佳之醫材項目,此外,除了補貼醫療費用差額外,剩餘理賠金額亦可以補償其他因病衍生之費用,全方位保障民衆之需求。
至於有哪些的疾病會出現醫材的需求,保險又可從中發揮什麼樣的功能呢?通常常見的有以下幾種。第一,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隨着超高齡化社會來臨,年紀愈大罹患白內障的機率也逐漸增加,然而現代人過度使用3C產品,也讓白內障開始有年輕化的趨勢。治療白內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更換水晶體,根據矯正散光、暗處視覺品質、遠距離需求或近距離需求,價格從3萬至9萬元不等。
第二,脊椎椎體成形術(骨水泥),它是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療程短,解決了傳統療法療程較長且銀髮族及骨質疏鬆者療效不佳的痛點,分成健保給付的「傳統骨水泥」及「自費骨水泥」兩種。健保骨水泥黏稠度較低,不含顯影劑,灌注過程中無法於X光機底下顯影,無法得知是否有骨水泥滲漏,有壓迫到神經的風險。自費骨水泥價格約3萬至10萬元,價格較高但安全性大幅提升,加上低溫骨水泥本身特性較不易造成骨頭壞死,故多數骨科或脊椎外科醫師都會推薦自費骨水泥。
第三,心臟支架,因材質、再狹窄率及對應的病況差異,會有不同的選擇,目前健保全額給付的是裸金屬支架,若選擇塗藥血管支架,置放後血管再狹窄及再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皆優於裸支架,自費差額5至6萬元。另外還有全吸收式生物模架,可被人體分解吸收、恢復血管自然狀態,更有效率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全自費價格達10萬元以上。
因此,建議民衆務必要定期檢視自身的保障,可先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如住院、手術及實支實付,並搭配預算來選擇保障期間爲定期或是終身,行有餘力時再評估加強特定保障,例如常見的醫材項目補助,新光人壽推出的「醫材寶」也能讓保戶以親民的價格入手,讓基本保障添加醫材附約,建構完整的防護網。(本文由新光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林漢維提供,記者戴玉翔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