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會議決議廚餘養豬作法 臺大教授這樣說

學者表示,先進國家有鐵胃和碎裂處理廚餘,處理後直接排入下水道系統,臺灣這方面的基礎建設還沒那麼好,黑豬在養頭數幾乎可以處理掉廚餘,但是否要禁止廚餘不是農方自己可以解決的,動物不吃廚餘就會變成環保署和環境的問題。(本報系資料照)

因應非洲豬瘟防疫,農委會自9月起暫停廚餘養豬1個月並改以飼料餵食,也將在10月後有條件重啓廚餘養豬,要求飼養登記199頭以下之畜牧場維持暫停廚餘養豬,並輔導轉型或停養;200頭以上養豬場則需使以90度高溫蒸煮廚餘1小時,並祭出加碼的輔導轉型及退場獎勵金。學者表示,昨(14)日專家會議中,各學者對「廚餘禁不禁」看法不同,他也坦言,昨日會議中環保單位並未與會。

臺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鄭謙仁表示,昨天專家會議的結論是廚餘養豬在非洲豬瘟管控上有着最大風險,先進國家有鐵胃和碎裂處理廚餘,處理後直接排入下水道系統,臺灣這方面的基礎建設還沒那麼好,黑豬在養頭數幾乎可以處理掉廚餘,但是否要禁止廚餘不是農方自己可以解決的,動物不吃廚餘就會變成環保署和環境的問題。

不過現在有個盲點,就是我們無法全部處理掉廚餘,最危險當中有些很小的畜牧場沒辦法做得徹底及遵守廚餘養豬的規範,199頭以下如果可以再降低風險,也不會造成更大的危害。

另外,8月22日之後市面查獲的一些陽性肉品有着很多面向的管控,邊境例行查驗和境內訪查都在同步進行。此外,臺灣還有處理死豬的化制廠,有按照比例監控、採樣,藉此找出潛伏的非洲豬瘟病毒,至於現在是否安全,目前來看是穩定的。

鄭謙仁指出,有動科系老師說,這樣的做法是否能針對廚餘養豬衍生的問題?有老師認爲應該一次性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但在現實面有很大的困難,因此只能持續做調整;也有老師認爲應該以更多經費來處理,但如果直接規定不能養豬,在法律和憲法上是否有違反個人職業自由的疑慮?所以這次國家以疫病來規範,符合標準就能做,反之就不適合。

他說,臺灣在廚餘養豬中有我們的習慣和產生量,用動物方式處理看起來循環利用滿永續的,但對疾病防疫來說,餐廳半夜運送廚餘時,很難不會滲漏出來,對周圍住家環境都是問題,如果要自行處理廚餘,在處理設備上對每個餐廳和家庭的負擔都是很大的,有些新創公司收廚餘後會轉製成乾溼飼料餵動物,在這樣的過程中外來病原菌都已經處理掉了,看來是有利潤在裡頭的,昨天農方主要來找動科和獸醫相關學者,但沒有環保單位或專家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