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以色列襲擊伊朗:陷入報復循環,多因素影響未來發展

“針對伊朗對以色列的襲擊,我們已經完成了迴應。”當地時間10月26日凌晨,伊朗襲擊以色列即將滿一個月之際,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報復性打擊。約4小時後,以軍宣佈行動結束。

“伊朗的力量羞辱了敵人。”伊朗第一副總統阿里夫如是迴應。伊朗軍方稱,伊軍成功防禦以色列襲擊,以色列打擊行動造成的“損失有限”。而在襲擊伊朗當天,以色列不忘中東地區多條戰線,也對伊朗盟友敘利亞發動襲擊。

“以色列和伊朗這次是來真的嗎?”該話題一度衝上熱搜,一時間衆說紛紜。以伊衝突源何升級?此次襲擊力度多大?中東地區未來走向如何?10月26日,南都、N視頻記者對話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孫德剛、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趙軍、上外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舒夢,以此次襲擊爲切入點,共同探討未來中東地區走向。

10月26日4點50分左右,伊朗首都德黑蘭市區 新華社發

以伊進入“報復循環”

10月1日,伊朗向以色列發射超180枚導彈。以色列方面對此強硬迴應稱,伊朗將爲此“付出代價”。

同日26日凌晨,以色列軍方稱正在對伊朗軍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此次以軍出動了百餘架不同型號飛機襲擊伊朗。據伊朗國家電視臺報道,德黑蘭附近26日凌晨傳出幾聲巨大爆炸聲。

“我可以證實,針對伊朗對以色列的襲擊,我們已經完成了迴應。”襲擊發動數小時後,以色列軍方發言人稱,以軍已完成對伊朗的打擊行動。

以伊衝突緣何驟然升級?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趙軍向南都記者表示,除了伊朗與以色列之間長期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對立等深層因素外,當前雙方陷入“報復循環”的一個原因是,以色列方面旨在通過這次行動迴應“伊朗政權對以色列的持續攻擊”,實現報復承諾。

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孫德剛分析稱,一方面,以伊雙方存在結構性矛盾:伊朗反對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以色列是西方國際的力挺者;另一方面,新一輪巴以衝突外溢和擴散,導致以伊衝突升級。同時,由於以伊之間存在信任赤字,互視對方爲中東地區頭號勁敵,這使得雙方容易陷入打擊報復的惡性循環中。

上外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舒夢還提到,隨着黎巴嫩真主黨前領導人納斯魯拉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前領導人哈尼亞、辛瓦爾相繼遇害,伊朗政府受到的內外壓力也逐漸增大,之後於今年10月1日晚向以色列發動導彈襲擊,雙方進入了“回合制”的衝突階段。

“此次襲擊並未超出之前的回合制襲擊,衝突雙方相對理智並剋制,依然在這一輪以伊衝突的框架內,衝突烈度並沒有加大,襲擊週期並沒有頻繁,衝突雙方也沒有擴大化,襲擊武器也沒有升級。”舒夢說。

衝突短期內難以解決

“伊朗的力量羞辱了敵人。”面對以色列此次襲擊,伊朗第一副總統阿里夫如此評價。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也援引伊朗軍方發表的聲明說,伊軍成功防禦以色列襲擊,以色列打擊行動造成的“損失有限”。

據外媒報道,此次以色列軍方發動三輪襲擊,第一輪襲擊主要針對伊朗的防空系統,第二輪、第三輪襲擊主要對伊朗的導彈和無人機基地及生產基地發起攻擊。

當地時間10月26日凌晨,德黑蘭附近連續多次傳出爆炸聲

據伊朗邁赫爾通訊社報道,德黑蘭的伊瑪目霍梅尼國際機場和梅赫拉巴德機場情況正常,德黑蘭煉油廠也沒有發生爆炸或起火的消息。26日早些時候,伊朗民航組織宣佈暫停伊朗所有航班。同日稍晚後,伊朗民航組織宣佈航班恢復運營。

舒夢也指出,此次襲擊的主要目標是伊朗軍事力量,而非此前部分人猜測的油田或核設施。如果以色列襲擊伊朗核設施或油田,會對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但此次是伊朗軍事設施受襲,可以說是在伊朗的預料範圍內,造成的損失也相對有限。

26日,以軍發言人哈加里就此次襲擊發表聲明,警告伊朗“別犯錯,以免引發新一輪衝突升級”。而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伊朗已準備好對以色列的侵略行爲做出迴應。

此前,針對以色列方面關於10月1日襲擊的強硬迴應,伊朗方面也不甘示弱,表示若以色列發動襲擊,類似此次襲擊將“再來幾遍”。

“伊朗如果選擇報復,可能會選擇對等的以色列目標予以打擊。如果伊朗選擇不再報復,其國內政治恐將受到重要衝擊,甚至出現政治動盪。”趙軍說。

舒夢則認爲,10月1日襲擊以色列前,伊朗面臨較大的內外壓力,需要採取實質性舉動來維持自身領導力與影響力,但伊朗並不希望與以色列的戰爭擴大化,畢竟伊朗在國內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與壓力。

“面對以色列此輪襲擊,伊朗大概率會對國內外淡化襲擊對國內產生的實質性影響,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許不會再次進行新的迴應。如果因暫時不迴應導致出現了質疑與壓力,那麼伊朗可能會選擇進行小幅度報復。”舒夢認爲,在這種情況下,以伊局勢有望在未來趨於緩和。

孫德剛說,目前,伊朗需要以色列此次襲擊對境內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同時還需要考慮以色列對伊朗盟友發動襲擊的後果。如果伊朗認爲其核設施和能源設施未受重大損失,那麼此次襲擊可能暫時告一段落。

孫德剛指出,只要雙方結構性矛盾和巴勒斯坦問題仍存在,以伊衝突短期內便難以解決,可能會常態化。

第三地或成“代理戰場”

26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發表聲明稱,以色列對伊朗軍事設施進行打擊是“自衛”,是對伊朗1日用彈道導彈襲擊以色列的迴應。正在家鄉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度週末的美國總統拜登已聽取關於以方打擊行動的彙報,正密切跟蹤局勢進展。

拜登聽取關於以方打擊行動的彙報 資料圖

據消息人士透露,以色列發動襲擊前向白宮發出警告。美國政府一名高級官員則表示,美國沒有參與此次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行動。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以色列襲擊伊朗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進行了通話。奧斯汀重申美國對以色列安全和自衛權的堅定承諾,強調美國已加強軍力部署,以“保護美國人員、以色列以及地區夥伴”。

趙軍指出,美國國防部此前稱,美國將向以色列提供一套“薩德”反導系統並派遣相關美軍人員,以幫助以方提高防空能力,可見美國的軍事支持到位。

未來是否會爆發新一輪以伊衝突?在趙軍看來,這取決於三大“主角”——以色列、伊朗與美國。

趙軍向南都記者表示,此次以色列雖然是在美國多次警告的框架下行動,但如果美國不讓以色列打擊伊朗核設施和油田等,以色列也僅能對伊朗“有限”軍事目標進行有限懲罰。

他同時指出,以色列經常“我行我素”,且在美國大選膠着狀態下發動行動,其目的耐人尋味。“在美國新舊政權交接的空檔期內,不排除以色列繼續追求其‘絕對安全’戰略目標實現的可能,如果這樣的話,危機將會很快升級。”

趙軍表示,美國是否能夠有效約束以色列,對中東局勢未來發展影響深遠。“美國如果能夠約束以色列,則以伊危機升級可能性小,但如果以色列想釜底抽薪,繼續升級衝突,則衝突很可能發展成爲伊朗與以色列這兩個主權國家間的地區性戰爭。”

趙軍認爲,伊朗接下來是否決定報復以色列,也對以伊衝突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如果伊朗選擇報復以色列,但沒有打擊以色列的重要戰略目標,則危機升級可能性小。反之,危機將迅速升級。”

襲擊伊朗當天,以色列還對伊朗盟友敘利亞發動襲擊。據敘利亞國家通訊社報道,以色列26日對敘利亞中部和南部的多處軍事基地進行空襲。當天凌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等地傳出爆炸聲。卡塔爾半島電視臺26日報道說,伊拉克與伊朗邊境附近也傳出爆炸聲。

孫德剛告訴南都記者,未來,以伊衝突可能會表現爲互相攻擊對方領土。同時,在巴勒斯坦、黎巴嫩、也門、敘利亞和伊拉克等第三方地區,雙方可能會進行間接博弈,而這些地區很可能成爲以色列與伊朗進行代理人戰爭的主戰場。

針對這次襲擊,哈馬斯發表聲明譴責以色列,稱這是以色列對伊朗主權的公然侵犯。去年與伊朗剛恢復外交關係的沙特,也表態譴責以色列,堅定反對地區局勢持續升級,威脅該地區各國的安全與穩定。

而在此次以伊衝突升級當天,中國駐伊朗大使館也發文提醒在伊朗中國公民注意安全。

出品:南都即時

採寫:南都記者 樑令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