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汽車零組件業邁向淨零轉型 三策略助攻

因應綠色轉型浪潮,臺灣汽車零配件產業作爲全球供應鏈的一環,也正面臨着新的機遇與挑戰,可推動國家隊方式掌握整合設計能力,促進跨業合作、協助產業進一步掌握模組或整車整合設計能力,提升技術水準及產品附加價值。圖/本報資料照片

隨着全球淨零排放和碳中和成爲重要趨勢,汽車製造商越來越重視綠色和永續發展。因應綠色轉型浪潮,臺灣汽車零配件產業作爲全球供應鏈的一環,也正面臨着新的機遇與挑戰。

事實上,臺灣汽車零組件具完整產業供應鏈,擁有品質通過國際多方認證、少量多樣、彈性製造優勢,也具備強大的生產韌性。在全球新冠疫情期間,得益於卓越的防疫措施和供應鏈部署,該產業成功維持穩定的銷售業績,例如日本豐田、和泰跨國的緊密協作,東南亞備援供應鏈搭配臺灣供應鏈超前部署,使得銷售業績不降反增。然而,臺灣汽車配件產業正面臨着內外諸多挑戰,包括售後服務市場產品侵權議題、以及因應車廠需求需不斷升級技術,企業研發成本壓力增大等。

■以小帶大,提升整體產業環境友善度

另一方面,在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的浪潮下,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相關法規將對進口至當地的碳密集型產品徵收碳關稅,將影響臺灣汽車零配件出口至歐盟市場的競爭力。對此,政府已提出「2050年淨零轉型」政策目標,並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以提升整體競爭力。企業也展現出推動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生態圈的決心,例如:中華汽車與和勝、茂雄、穎明、江申、伍享、友聯、臺裕橡膠、信昌機械、臺灣傑士、春源鋼鐵、臺敭耐力等11家供應商,以企業及其供應鏈的聯合申請方式獲專案補助,將進行企業以大帶小的41項節能設備減碳改造計劃,以提升整體產業環境友善度。

爲此,有幾個解決方案值得關注。首先,須建立「維修權」保護機制,以延長產品使用週期,同時起到保護國內汽車零組件產業之效。

其次是以國家隊方式掌握整合設計能力。如:由鴻海科技與鴻華先進打造的開放式「MIH開放電動車聯盟」、由力晶集團黃崇仁總裁發起促議成立的資通訊產業平臺「TADA臺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等聯盟組織,可以促進跨業合作、協助產業進一步掌握模組或整車整合設計能力,進而提升技術水準,以及產品附加價值。

第三,建議產業須結合法人單位能量共同研發更創新的前瞻技術,以應對未來技術挑戰。如工研院與康舒科技合作開發下一代電動車關鍵動力系統「碳化矽動力馬達驅控器」,由經濟部科技專案補助開發,具備高切頻、小體積、高效率及耐熱佳等特性,符合美國能源部對電力驅控系統2025年須提高至100kW/L階段性目標,目前已打入國際車廠,成功搶進日本車用第一級供應鏈。

■產官研合作創新,落實永續發展目標

展望未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因應全球淨零趨勢,各國也以全面運具電氣化做爲解決方案,宣示未來電動車將全面取代燃油車。近年來在行車安全要求提升與淨零排放趨勢推動下,臺灣汽車零配件產業也需快速調整以滿足市場需求,譬如開發電動車馬達零件、電池技術、電控元件等零部件技術,或是具備變速箱齒輪技術業者可對應電動車需求研製減速箱產品,都是應對未來挑戰的重要策略。

這波節能減碳浪潮中,政府已宣佈2040年臺灣市售車輛100%都要換成電動車,電動車商機可望逐年發酵,除國內市場,臺灣廠商也積極練兵,打造整車電動車與相關零組件的設計製造實力。工研院已累積豐碩的智慧電動車研發成果,包含:電動車匹配與系統整合、三電控制系統、移動動力與傳動、線傳底盤與控制、安全輔助,以及自動駕駛等系統,並提供系統整合與系統的系統迴路(HIL)模擬、測試發展、實車驗證等,可做爲臺灣廠商在全球智慧電動車趨勢下之最佳戰友。

總的來說,臺灣汽車零配件產業在淨零時代面臨新的挑戰及千載難逢的機遇,期待通過政府支持、產業升級轉型和技術創新,幫助產業將能夠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