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前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吉爾默:「我不是孤立主義者」
前美國維吉尼亞州州長吉爾默(James Gilmore),將在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第二屆國際論壇擔任主題演講人。亞堅會提供
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第二屆國際論壇,將於5 月 6 日(週一)上午9點於臺北文創 14樓舉行,本年度國際論壇的主題演講人爲吉爾默(James Gilmore),這是他隔了24年,再度回到臺灣。
吉爾默在擔任維吉尼亞州州長(1998–2002)時,曾經到過臺灣,目的是設立維吉尼亞州在臺辦事處,推動雙邊的貿易,他在會前的訪問中表示,「那趟的真正亮點是臺灣,因爲它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貿易伙伴,我們希望確保維吉尼亞州成爲其中的一部分」。
在這24年當中,吉爾默曾競選過兩次總統,爭取美國共和黨總統提名,雖然並未成功,但卻有全國知名度,他也擔任過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川普總統上任後,被任命爲美國駐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大使(2019–2021),在這次論壇中,將以「國際主義與孤立主義間的角力—分歧的美國能否凝聚零碎化的世界?」爲題,探討美國在未來四年是否能繼續領導世界。美國能否兼顧烏克蘭和臺灣?若川普回朝,共和黨政府對臺政策將有何異同?
訪談開始我問他,爲何全球會擔心美國的孤立主義再起,尤其是共和黨內的孤立主義,他在擔任安全與合作組織大使的時候,又是如何迴應大家對川普孤立主義顧慮的;吉爾默並不否認,共和黨中的確有孤立主義的興起,但同時,他也相信大多數共和黨人並不是孤立主義者,「我自己也不是孤立主義者,我每天都在努力維護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支持我們的盟友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可是黨內確實有一些人專注於國內問題,他們不希望被國際事務分散注意力」。
他把原因歸咎於拜登政府,其政策導致了通貨膨脹,此外也沒有積極應對邊境移民問題,在犯罪問題上也缺乏足夠強有力的領導,「這些都讓人們感到失望」。
【新孤立主義?更專注在對抗中國大陸】
但現在的孤立主義是否與30年代不同,因爲似乎共和黨現在更專注於對抗中國大陸?吉爾摩說,「我曾擔任歐安組織大使,和橫跨歐洲和北半球的56個國家打過交道,所以我非常清楚,在美國的確存在一種看法,即中國已經從朋友轉變爲競爭對手。我認爲美國人覺得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這不是美國人想要的,但這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中國已經決定往一個特定方向走,變得更咄咄逼人,不僅對美國如此,對周邊國家和臺灣亦若是。美國希望與中國維持友好關係。事實上,在尼克森和季辛吉年代,建立了一個對中國非常友好的模式,是中國的好戰態度,他們自己退出了這個模式。
美國的確開始更加關注太平洋地區,但吉爾摩認爲,也同時需要更多地關注歐洲,因爲那裡纔是真正的戰場。「我認爲烏克蘭問題是一個轉折點,這非常重要。美國是世界領袖,必須準備應對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挑戰,而我們正在這樣做。我們不會忽略西太平洋的盟友,不僅包括臺灣,還有日本、菲律賓、韓國,以及合作核潛艦計劃的澳洲」,這也向中國傳遞了一個訊息,即他們的好戰行爲不會被容忍。
對於剛通過的援助烏克蘭、以色列與臺灣的法案,吉爾默認爲,這表明美國認識到了歐洲現在戰爭的急迫性,這是一場正在進行的戰爭,這也是爲什麼在這方面投入的資金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而中東地區,即使投入的金額較少,也是一場實際的戰爭。太平洋地區雖尚未爆發熱戰,但將臺灣納入援助法案,是向我們在臺灣的朋友以及海峽對岸的中國大陸傳遞出的訊息。
對於現在美國校園蜂起的反猶挺巴的示威抗議,所涉及的是否是言論自由的問題,尤其是警察進入校園是否適法,吉爾默的立場是典型的共和黨,他認爲這些示威者已經失序,爲了爭取媒體的注意、影響輿論,他們的行爲日漸有威嚇性、攻擊性;他不認爲應該去管束言論自由,但是行爲應該要有時與地的規範,不應該去影響別的學生上課,教授們也不應該隨意取消上課。
尤其是在這場反猶示威中,猶太學生最爲脆弱,是最容易被恐嚇的一羣,學校行政當局應該要保護他們,做不到的人,應該要去職,執法人員有權進入校園,大學不應該獨立於法律以外,學生,就像一般公民一樣,應該要受到執法人員的保護。
【共和黨是川普黨?的確已經有變化】
我問他現在的共和黨,是否已經變得不一樣,有些人認爲現在已經變成是「川普黨」;他也承認,這個政黨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從17歲開始就一直在共和黨內,所以我見證了所有的變化」,他自己在2016年也參加了共和黨總統初選,當時川普也是16位參選人之一,最後只有川普脫穎而出,「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爲他更多地挖掘瞭解共和黨選民的挫折感,選民希望有人在政策上爲他們奮鬥」。
吉爾默是共和黨中的傳統派,他當然開始時看不慣川普這個政治圈外人,「有時候川普說了和做了一些他不應該說和做的事情」,由於他的身份讓他受到關注。在領導方面,他非常積極主動,發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聲明,讓人們有所期待,「過去幾十年社會的混亂已經如此之大,選民對川普的支持,某種程度上也是來自於對美國領導力恢復正常的渴望」。
最後關於美國對全世界的領導力,隨着國力的消退,以及美國民主、經濟制度,不再成爲全球的模範,吉爾默是否還認爲美國還可以維持霸主的地位,繼續領導全球?
【美國如何重拾領導力?不要懷疑美國民主與經濟的力量】
他不認爲美國需要繼續成爲霸主,「我們是領導者,但美國的力量在於其盟友。美國有許多盟友國家,這增加了我們作爲領導者的力量。相比之下,中國和俄羅斯沒有真正的朋友,這是因爲它們是專制獨裁政權,對自己的公民殘酷無情,周圍的人都知道他們不想成爲其中的一部分。」
吉爾默也知道美國的民主現在有些問題,「我們美國人對於正在發生的事情感到沮喪,但事實上是,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民主往往是一件混亂的事情,就像我們知道臺灣也曾因此而產生爭議一樣。儘管我們美國人經常爭論不休,但不要懷疑美國憲法、民主制度和經濟的力量。我想提醒所有的讀者,我們擁有一個20兆美元的經濟,有着充滿活力的經濟和民主制度,而且不會退場消失。」
這是亞堅會第二屆國際論壇,候任副總統蕭美琴亦將發表專題演說,勾勒她對臺灣能如何領航亞太的願景,其他各專題討論涵蓋供應鏈安全、AI倫理,以至氣候變遷與公共衛生的互動關係;對談人包括臺灣水泥董事長張安平、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以及聯發科、宏碁等高層代表。尤其因應最近花蓮地震,還特別邀請日本、菲律賓的專家,與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及慈濟的高層代表對談,探討如何轉化天災爲強化韌性的契機。
去年5月舉辦首屆國際論壇,亞堅會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前澳洲總理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以及中華民國行政院陳建仁院長,新加坡淡馬錫主席、臺積電人資高階主管、前WHO資深官員、前美國國務次卿等雲集臺北,共商亞太經濟永續、公衛治理和人才創新等重要議題,並尋求創新治理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