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碳儲存量潛力大 經濟價值高

(巨竹碳儲存潛力大。圖/林試所提供)

在全球減碳趨勢中,臺灣竹林面積估計約有20萬公頃以上,約佔臺灣人工造林面積半數,不但具有經濟生產規模的可再生性資源,且能降低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竹類的碳儲存量潛力大。

林業試驗所指出,竹子生長在溫度高、溼度大的環境,全世界除歐洲外均有自然分佈,主要產地集中在溼潤的熱帶地區至南、北迴歸線之間。至於竹起源何時,由化石看來,可想像它們在非常古老的年代就已存在,現在已定名的竹子約有1100多種。

林業試驗所指出,竹子有快速生長特性,在最活躍的生長期,有些種類一天可生長近1公尺,竹子是具有經濟生產規模的可再生性資源,竹類與一般林木生長不同,竹類之生長速度快,可在短期間生長完成,能降低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因此竹類之經營短期即可收穫,而林木之生長期需經數十年方可有收穫,兩者相較之下林木收穫期遠較竹類爲長。

根據國內外研究報告,臺灣竹類地上部碳儲存量:麻竹約每公頃48公頓、桂竹 約22公頓、綠竹 約26公頓、巨竹約80公頓,孟宗竹約42公頓,竹材的生物量累積與碳儲存量潛力大。

林業試驗所表示,目前臺灣竹林面積估計約有20萬公頃以上,佔臺灣人工造林面積半數,是具有經濟生產規模的可再生性資源。桂竹是臺灣原生竹種中栽培面積最大的1種,面積逾44000公頃,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

此外,桂竹4、5月間長筍,桂竹筍常被拿來做成桶筍與加工製成筍乾販售。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目前正積極研究不同經營方式對桂竹林之影響,瞭解桂竹砍伐留存竹的最適密度,比較不同經營方式下桂竹林碳儲存量能力上的差異,進一步分析經營成本與收益,提供林農經營桂竹之參考。

林業試驗所指出,竹類是臺灣的重要資源,妥善經營對於二氧化碳吸存的貢獻大,所收穫的竹材也要充分的獲得利用,加強研發竹材利用,增加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量,未來竹類的儲存量能力將持續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