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澤民 最會理財政府大掌櫃

主計長朱澤民表示,過去臺灣的經濟成長曾一度低於世界經濟成長率,但現在已反過來超車。圖/顏謙隆

主計長朱澤民小檔案。圖/顏謙隆

四小龍經濟成長指數

我國財政近年逐步改善,身爲政府首席財務長(CFO)的主計長朱澤民接受本報專訪,首度披露預算編列的秘辛,他以宏觀長遠的角度,緊盯每一分錢的去處,近八年任內大幅改善財政結構,協助政府挺過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強調,「怎麼花錢,總統、院長都要聽我的」,堪稱最會理財的政府大掌櫃。

總預算保衛戰 量入爲出

該砍就砍,每筆錢都要合法

行政院拍板明年度總預算,歲出2.88兆元、歲入2.70兆元,雙創歷史新高,立法院新會期開議將掀起總預算「保衛戰」。朱澤民認爲,隨着經濟發展及人口老化,歲出入勢必會逐年成長,但秉持「量入爲出」的原則,會爭取預算順利過關。

細究明年度總預算編列,朱澤民表示,這次各單位報上來的預算比預期超過約8,000億元,「我的原則和責任就是每筆錢都要合法,而且不能隨便答應,各部會送來的預算,我都是先砍、砍、砍!」

他說,近幾年特別強調經濟韌性,使公建及科技預算大幅增加,「臺灣科技一定要保持領先,不然很快被超車」,因此明年科技預算加上前瞻計劃,約比今(112)年度增16%。

朱澤民也說,考量環境永續是世界趨勢,各國開始注重「綠色預算」編列,從風電、光電、氫能到電力系統儲能,明年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劃,連同基金322億元,整體規模就高達964億元。

「突然跟我要錢,我會把他們臭罵一頓。」朱澤民指出,預算編列要衡量施政優先性,且有計劃通過才能爭取預算。例如,超高齡化時代即將來臨,爲完備社會安全體系,社福計劃佔預算比重纔會最高。去年中央政府總決算賸餘大幅成長至近5,000億元,已是連續六年歲入歲出有賸餘。朱澤民認爲,近幾年財政狀況良好,與經濟成長有關,像是發展製造業就能有比較好的「連鎖效果」,促進就業,讓所得增加,又能鼓勵臺商迴流,帶動其他行業發展,繼續衝高經濟成長。

財政狀況好 賺一年吃三年

證交稅、營所稅、綜所稅會說話

至於要如何證明我國財政狀況良好?朱澤民從「賺一年吃三年」來解讀。他說,近三年經濟狀況好,首年會顯示在證交稅,如同公司好財報就會漂亮,接着股票漲,交易量隨之增加;第二年會反映在營利所得稅,因爲公司賺了錢就需報稅;第三年也就是今年,就呈現在綜所稅的增加。

此外,朱澤民認爲經濟好不好要看「長期趨勢」,而不是「連幾黑」。他舉例,2020年我國出口值288億美元,到2021年372億美元,2022年則來到400億美元,雖然2023年預估是344億美元爲負成長,但也比2020年高很多,原因在於,疫情期間半導體需求量大,臺灣剛好有掌握時機和契機。

談到債務問題,朱澤民強調,他上任後「只增加4,350億元」,沒有所謂的2兆元。他說,以前債務還本,都是「借新還舊」,實際上根本沒還,債務也不會減少,但蔡政府「確實有還」,也沒有舉新債,一切歸功於「經濟好」,才能還舊。如果沒有因新冠肺炎去編特別預算,剩下債務會更少,淨減將少2,015億元。「我很堅持債務的成長率不能超過GDP成長率,就不會造成後代子孫負擔」。朱澤民說,儘管個別年度有高有低,但這是不變鐵則。他也提到,會發生問題都是「外債」,而臺灣只有「內債」,讓閒置資源得以運用。

外界認爲蔡政府任內特別預算很多,合計約2.5兆元,但他強調,這些都是資本性、長期的計劃,而疫情相關的預算有其急迫性跟特殊性,完全沒在預期的編列範圍。

他也說明,新式戰機採購如用逐年編列方式,美國供應商因生產線問題會感到不安,所以必須用特別預算方式,類似預收保證金概念。經濟建設亦然,必須保證一個階段內都要有經費支應,才能改善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