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醫脾臟囊腫 選擇這樣治療保住免疫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醫師葉俊傑指出,脾臟是位於胰臟尾端的腹腔內實質器官,主要負責過濾血液,清除老化血球,以及清除體內病菌,尤其是有筴膜保護的細菌。(馮惠宜攝)
一名28歲患者陳姓住院醫師,大學體檢發現脾臟囊腫,囊腫愈長愈大達6公分,更出現上腹悶脹痛症狀,因此希望能徹底治療囊腫,但又怕採傳統脾臟切除免疫力下降,最後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求診,透過「腹腔鏡脾臟部分切除手術」摘除囊腫,並保留了部分脾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醫師葉俊傑指出,一般脾臟手術,由於脾臟脆弱容易出血的特性,都是採用全切除手術。但患者身爲未來醫療人員,知道脾臟對免疫功能有重要功效,尤其對有筴膜細菌,如肺炎念球菌、嗜血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防護效果非常重要。
加上他將投入醫療前線,容易接觸感染源,可能因術後免疫功能缺損,而遭遇死亡率極高的「脾臟切除後猛暴性感染症」,所以遲遲無法下定決心接受手術。
後來得知脾臟除了有全切除手術外,另外還有部分脾臟切除、切除後脾臟自體移植手術兩種保留脾臟功能的手術,因此在畢業後即將進入醫院服務前,接受了「腹腔鏡脾臟部分切除手術」。
葉俊傑說,脾臟是位於胰臟尾端的腹腔內實質器官,主要負責過濾血液,清除老化血球,以及清除體內病菌,尤其是有筴膜保護的細菌。
但脾臟全切除後,可能會降低有筴膜的細菌的免疫清除效果,以及增加血栓風險,尤其是「脾臟切除後猛暴性感染症」,發生率爲每500人年中有1例,終生風險爲5%。
剛開始可能僅有輕微感染症狀,如發燒、頭痛、倦怠無力、肌肉痠痛、腹痛等,在24-48小時內,可能惡化成致命性休克,若無適時處理,死亡率高達40-70%。
葉俊傑指出,隨着醫療器材創新及手術技術進步,醫療行爲及成果與日俱進,藉由腹腔鏡微創手術,已可根據病患特質與疾病程度,制定個人化醫療策略,手術後仍保有脾臟功能,達到精準醫療的目標。
且文獻指出部分脾臟切除後若能保有原有脾臟25%,即可保有原有免疫能力,另外若因脾臟病竈分散,則可以全切除後摘除正常脾臟部分,自體移植回腹部大網膜腔內,同樣有機會保有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