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臺雙嶼奇觀 芹壁聚落古樸

燭臺雙嶼是金山區地標,從獅頭山公園步道或神秘海岸望去感受有所不同,是遊客到金山旅遊熱門景點之一。(金山區公所提供)

馬祖北竿鄉芹壁號稱「馬祖地中海」,是馬祖閩東建築最具代表性的聚落,保存極爲完整。(葉書宏攝)

北海岸天然景觀豐富,其中,金山區燭臺雙嶼佇立在離岸邊不遠海面上,是遊客到金山旅遊必逛景點之一,尤其從獅頭山公園涼亭望去視野最佳,飽覽山海美景,是北海十二景之一。

獅頭山涼亭眺望 視野最佳

燭臺雙嶼高約60公尺,原爲金山岬一部分,因板塊運動與海風侵蝕,導致與岬角分離,形成兩座海石柱形狀顯礁,如同燭臺佇立於海上,因而被稱爲燭臺雙嶼;另外,有人認爲遠看像一對互相依偎的夫妻,因此又有「夫妻石」稱號。

金山區長陳國欽表示,觀賞燭臺雙嶼最佳視野位於獅頭山步道,沿着步道可以拍攝龜吼漁港全景及日出,走道靠海邊觀景平臺就能眺望燭臺雙嶼,同時還能欣賞山海美景,金山海岸地景景觀美景盡收眼裡。

不少人也會選擇前往水尾漁港旁金山神秘海岸,沿途可以看到各式的海蝕礁岩地形,還能夠近距離欣賞燭臺雙嶼,有別於從獅頭山公園居高臨下的視野,感受截然不同。

馬祖地中海 保存閩東建築

除了燭臺雙嶼,馬祖北竿鄉芹壁號稱「馬祖地中海」,舊名「鏡港」、「鏡澳」,是馬祖閩東建築最具代表性的聚落,保存極爲完整,深受國內外建築、文化和藝術界的青睞,原本因人口外移出現的空屋羣,在政府修繕下,再次改建爲民宿及藝文空間等,讓芹壁呈現出多樣化風貌。

連江縣政府表示,芹壁名稱源自於村落澳口前有一突起的岩礁,因狀似一隻大海龜,居民稱它爲「芹囝」,岩礁的四周海水清澈見底如鏡,因而稱爲「鏡港」,由海面往陸地望去,村落好似鑲嵌於「芹囝」後方山壁上,故有「芹壁」之稱。

村落背山面海,主要分成北面山、南面山、中路等區,清末時期爲福建長樂鶴上陳氏家族開發,屋舍爲花崗石建築,依山勢呈階梯狀排列,層層相疊,錯落有致。其間工法最細緻的一棟民宅,爲抗戰時期「和平救國軍」北竿部隊主任陳忠平所建的「海盜屋」。

1997年聚落保存觀念興起,老屋紛紛修復完成,海水、龜島映襯着古樸的石頭山城,呈現典雅柔和之美,爲馬祖首屈一指的觀光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