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靠美的時與勢

(國民黨提供)

朱立倫終於實現其訪美之旅,此行的目的雖未明說,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當然是衝着總統寶座而來,所以一言一行都是爲了贏得美國的信任,讓美國認可其未來可以給兩岸帶來符合美方利益的局面。

朱立倫說國民黨一直都是親美的政黨,此言非虛,美國也不是不知道,事實上美國當然瞭解國民黨的政治屬性,那麼爲何美國現在跟民進黨的關係非常親密,而國民黨卻儼然被邊緣化?這是朱立倫和整個國民黨都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目前看來一直沒有回答好的問題。

馬英九競選總統之前的訪美之旅非常圓滿,而且輕鬆贏得美方認可,原因在於當時的大背景,陳水扁將兩岸關係搞得劍拔弩張,美國也受到牽連,彼時的美國迫切需要一個立場截然相反的政治力量調轉兩岸關係的航線,所以當馬英九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時候,當然完全契合美國的需要,而且美國也認識到馬英九可以爲兩岸帶來新局。

隨着兩岸關係的日漸熱絡,會損害美國利益的兩岸衝突已經不復存在,反而因爲兩岸太過親密可能影響美國希望的戰略平衡時,美國就意識到需要出來踩煞車,於是民進黨的存在自然符合美國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只有比民進黨更激進,更反中才有可能讓自己符合美國的利益,但這恐怕是天方夜譚。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蔡英文的赴美面試可以輕鬆過關,因爲彼時的蔡英文就跟當年的馬英九一樣,其存在就是正確,只要不說出太出格的言論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那麼現在的局面又是什麼呢?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兩岸關係雖緊張但未走向如陳水扁時代那樣的衝突邊緣,蔡政府有所剋制,大陸更是保持了戰略定力,而蔡政府的親美路線完全迎合美國的戰略需要,因此美國沒有任何調整合作人選的現實需要。換言之,即便是國民黨採取與民進黨一模一樣的政策,也不會讓美國感受到取而代之的實際意義。

當然,這並不等於國民黨沒機會,若民進黨下任總統候選人採取比較激進的路線,那麼美國也有可能感受到威脅,並適時作出調整,只是問題在於,具有挑戰機會的賴清德也看不出急於採取激進路線的可能,而且賴清德也確實不容易獲得美國的認可,因此民進黨內也存在某種可能性,讓更加中道的政治人物出馬,比如鄭文燦或陳建仁,如果是這兩位出線,那麼國民黨基本上就不會再有什麼機會。起碼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國民黨就沒有任何取而代之的必要性,無論朱立倫作出怎樣的政治表態和政治承諾。

從這個角度看,朱立倫的有心投靠並沒有什麼意義,不僅在美國看來沒有什麼價值,在大陸看來也掀不起什麼風浪,從國臺辦四平八穩的表態就能看出來,朱立倫此番訪美並不具有實質影響力。對一個政治人物來說,個人努力固然重要,但外在的大環境其實更重要,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沒有合適的時機,其實很難爲自己開創出新天地。但話又說回來,英雄也可以造勢,如果形勢不利於己,一個有能力的政治人物應該是創造出有利於自己的政治局勢,而不是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