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人民福祉,對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這爲進一步推進西部地區生態保護指明瞭前進方向。
這些年,西部地區在維護生態安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以甘肅爲例,2020年至2023年,甘肅省累計完成營造林1651.33萬畝,目前森林覆蓋率達到了11%以上。通過實施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修復等一系列項目,祁連山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趨勢,改善了生物多樣性,2023年度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考覈結果均爲“優秀”。河西走廊通過植樹造林和建設防風固沙工程,顯著減少了沙塵暴的發生頻率,極大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
爲了加強西部生態安全,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既強化了生態保護的治理基礎,也爲各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各地積極響應,比如甘肅出臺《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條例》,紮實推進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黃河干流出境斷面水質連續8年達到Ⅱ類,取得明顯進展。
也要看到,當前部分地區生態系統仍較爲脆弱,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解決,易受到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仍需進一步協調,一些綠色產業的發展還面臨技術、資金等方面限制。生態保護長效機制還需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生態保護。另外,基層環保執法能力不夠充足,資金投入較爲有限。進一步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需多措並舉,化解難題。
推動生態產業融合發展。制定生態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建立生態產業評價指標體系,對產業發展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綜合評價。鼓勵發展生態農業,推廣有機種植、生態養殖等模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推行節水灌溉技術,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實現農業生態化、產業化。促進生態工業發展,引導企業採用清潔生產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資源,推動旅遊與文化、農業、工業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態旅遊品牌。
強化企業生態責任意識。督促企業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義務,將生態責任納入企業發展戰略,減少生產經營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加強企業內部生態文化建設,增強員工生態意識和環保責任感。加大企業技術研發投入,開展綠色技術創新,提高企業資源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水平,推廣應用節能環保技術和設備,降低企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同開展生態技術研發和創新,引進國內外先進生態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企業生態競爭力。
完善生態保護政策和法規體系。強化政策執行力度,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能夠真正落實到位。建立嚴格的監督考覈機制,嚴肅查處違反環保法規的行爲。加大生態保護投入,提高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能力。加大生態產業支持力度,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設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生態產業項目建設和技術創新。(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沈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