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文脈·趙丹】飛鳥的天空

“天空沒有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50個孩童稚嫩的聲音,穿越了時間和空間,至今仍在我的心中迴響,讓我彷彿回到了十幾年前的那個盛夏。大學畢業後,那是我第一次走進課堂,領着孩子們一起朗讀泰戈爾的這行詩句。

一切,都從那個陽光燦爛的早晨開始。

課堂上,孩子們總是不經意地蹦出一些驚人的語句,我把這些句子收集起來,就像一位農夫,欣喜地收集稻田裡的穀穗。積累多了,我把這些尚不能稱之爲“詩歌”的句子印出來給孩子們欣賞,他們很開心。漸漸地,因爲泰戈爾的這行詩,誕生了一個文學社團——飛鳥詩社。十年的時間,一百多名詩社成員從校園起飛。

教室裡、課堂上、榕樹下,詩歌的影子隨處可見,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上了讀詩、寫詩。還記得那些日子裡,陽光很暖,樹葉很綠,孩子們很自由。每天清晨,都有十來個孩子自發地早早來到校園,伴隨着清脆的鳥鳴,在樹下讀詩品詩。從孩子們的眼裡,我分明看到那些充滿溫情和善意的流光,在琅琅的書聲中緩緩流淌。語文課堂上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孩子們特別喜歡用詩句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情感。得空的時候,他們拿起筆,寫下自己的奇思妙想和情感體悟,記錄下對世界、對自然、對自己的觀察,還有那些成長過程中的疑慮和憂思,有的還自發寫起了自己的詩集。

2015年,飛鳥班的孩子們畢業了,飛鳥詩社仍在繼續。在他們即將畢業的那個夏月,飛鳥班和螢之班的孩子們走到了一起,他們在畢業前把自己的詩集贈送給一年級的學弟學妹。飛鳥詩社,就這樣持續傳承下來。

十年間,孩子們潛心讀詩,積極創作,在校內外的詩歌比賽中屢獲佳績。廣東省小學生詩歌節、香洲區“蘇曼殊杯”中小學生詩歌創作大賽、“文化香洲·繽紛四季”春之詩會等活動,都能看到他們的作品和他們朗誦詩歌的身影。孩子們悅寫愛讀,校園裡的詩教氛圍也越來越濃。

近十年來,廣東省的詩歌教育氛圍十分濃厚。粵港澳大灣區小學生詩歌季(原廣東省小學生詩歌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爲廣東校園的文化品牌。珠海有蘇曼殊文學院文學社團,香洲區“蘇曼殊杯”中小學生詩歌創作大賽風靡全區中小學,香洲區作家協會還吸收了一批校園文學社團爲團體會員單位。在學校領域,香洲區實驗學校的青苗文學社、前山小學的鳳山春芽文學社、第十八小學的鳳凰花開文學社等學生文學社團精彩紛呈,大放異彩。可以說,珠海的詩歌教育土壤肥沃,平臺衆多。

孩子是天生的詩人,他們有一顆玲瓏的心,有一雙善於洞穿世界的眼,他們的視界彷彿有魔法一般,能看到黑夜裡微弱的星光,能看到葉片上細緻的脈絡,能看到森林裡最隱秘的角落……他們的耳朵也很靈敏,能聽到父母內心的獨白,能聽到花開的聲音,能聽到自然中一切蟲魚鳥獸的低聲細語……也許,春日的草葉略有青澀,但那些從文字和詩行裡汲取的養分讓他們成長,小小青苗,日漸茁壯。

聽老校長說,他當年一畢業就踏上了前往珠海經濟特區的路,開往海島的小船在前山河道迎風前行,一羣熱血青年,意氣風發,投身特區教育事業。40年時光荏苒,在我們深愛的這片土地上,一座座美麗的校園拔地而起,一代代特區教育人精耕細作,揮灑汗水。

青春倏忽而過,特區教育發展的腳步從未止步,孩子們一邊成長,一邊寫他們的詩行。猶記得那羣劃過天空的飛鳥,平添飛翔的決心和勇氣,永遠充滿向上生長的力量。

文 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