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ETF 今年6月開放有譜

證期局表示,第二季重點就是研議開放「主動式ETF與多資產ETF」,日前交易所已將研究資料送回金管會正在研議中。圖/本報資料照片

主動式ETF各國比較

開放「主動式與多資產ETF」已列爲2024年金管會施政重點。證期局局長張振山30日指出,金管會已在積極研議開放「主動式ETF與多資產ETF」,今年6月底會把方案推出,因爲主被動各有優缺,有很多配套,以美國爲例,主動資訊揭露有公開個股,也有不公開、也要部分揭露的,會商討優缺後再公佈完整方案。

去年12月14日本報獨家披露金管會擬開放主動式ETF後,業界就引頸企盼能儘快開放,而金管會2024年新春記者會上證期局報佳音。張振山指出,今年的施政重點之一就是發展資產管理與協助產業,其中,精進創新板、興櫃制度協助中小企業籌資是第一季的重點,而第二季重點就是研議開放「主動式ETF與多資產ETF」,已請交易所、投信投顧公會表示意見,而日前交易所已將研究資料送回金管會正在研議中。

目前在日本、美國、韓國都已經有業者推出主動式ETF,張振山指出,各國的監理、開放背景各有優缺,要研議的範圍很多,包括:產品設計、資訊揭露規範、買回作業、流動性提供者、主被動式ETF對市場的影響等等都要考量,以美國爲例,主動式ETF的「資訊揭露」就有3種:公開持股、不公開持股、部分揭露持股,相當複雜也各有優缺點,今年6月底會把研議結果做出定案,再對外公佈。

據投信投顧公會研究,以美國爲例,主動型ETF的增長主要有三大原因,「稅收、結構和成本效益」,過去12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爲33%並預期將於2027年成長至1.5兆美元的管理規模。且已有超過240家ETF發行機構已進入主動型ETF市場。

香港則是在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於2019年更新了《單位信托及互惠基金守則》後,成爲亞洲第二個開放主動管理ETF的市場;韓國在2017年通過《資本市場法施行令》和交易所上市規定,及修訂《股票市場上市規則實施細則》,將主動式ETF類型擴大至股票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