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中國大賣 體現觀眾渴望觀影選擇權

「周處除三害」阮經天片中從頭殺到尾、堪稱是行走兇器。圖/一種態度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有不少暴力及情色鏡頭的臺灣電影「周處除三害」,在中國大陸成績驚人。有北京影評人表示,該電影「體現了觀衆對暴力與娛樂性的渴望」,這是成年人的正當需求,也意味「觀衆渴望觀影選擇權」。

「周處除三害」講述由臺灣演員阮經天飾演的臺北黑幫殺手陳桂林,在知悉自己患上肺癌末期後,爲「留名後世」,決定剷除在警方通緝名單中,排名在自己前面的 2名通緝犯,開始大開殺戒。

電影中有不少暴力打鬥場面,以及情色鏡頭。

BBC中文網12日報導,該片在中國大陸取得驚人成績,甚至在影音串流平臺Netflix臺灣區影片拿下收視冠軍,引發熱議。

報導訪問了北京影評人弦子,她說,這部電影在中國大陸熱賣,體現了大陸觀衆「苦審查制度久已」的反應。

她認爲,該電影在其他市場,或許只是B級片的常規水平,但在暴力、情色鏡頭時常遭遇審查的大陸,這部電影卻大受歡迎,「體現了觀衆對暴力與娛樂性的渴望,這是成年人的正當需求」。

弦子強調,這部電影「本質上是香港B級片在臺灣的一次本土化移植」,電影中的宗教元素,一直是近年臺灣電影的熱門話題;而該片最大亮點是來自香港黑幫、動作、B級片的類型風格,包含着暴力美學、血腥鏡頭、密集的動作場面、快節奏等元素,帶給觀衆「爽感」與視聽刺激。這也是該電影在大陸獲得票房成功的關鍵之一。

報導指出,B級片在香港多半被視爲兒童不宜,鼓勵父母陪同青少年觀看的電影類別。中國大陸則沒有電影分級制度,但官方會嚴格執行審查電影。

弦子強調,雖然「周處除三害」可以在中國大陸上映,但並不意味審查正在放寬;該電影被追捧,也意味着「(大陸)觀衆渴望觀影選擇權。」

報導又指,有許多影迷該電影解讀爲「政治寓言」,片中由金馬影帝陳以文飾演、從殺手轉爲邪教教主的角色,被兩岸三地影迷各自解讀,並以電影中各種片段佐證自己的說法。

例如有「小粉紅」影迷聲稱,陳以文的角色是「臺獨」或「美國」,蠱惑了臺灣人。但也有許多評論認爲,陳以文的角色其實象徵社會的「不公不義」,壓抑着不敢反抗的每個公民,因此最終需要有人「弄髒雙手」替大家解決問題,卻也反映着大家自身的懦弱。

「周處除三害」的香港導演黃精甫,早年曾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新導演獎,但在香港複雜的商業影壇拍片從來不容易,黃精甫拍了幾部電影后在10年前突然慢下腳步,沒有拍電影,之後移居臺灣。

黃精甫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說,臺灣適合生活及寫作,而臺灣電影圈的夥伴們「在我流浪的時候保護及擁抱了我,讓我不至於太孤單」,並終於在10年後交出了「周處除三害」這部作品。

他說,這部電影「無論在任何地方都不屬於能大賣的作品。現在有這樣的成績,當然感到非常意外」。

他說,嚴格來說「周處除三害」並非一部幫派電影,它更偏向於犯罪片,再嚴格一點來說,是一部「殉道者」的犯罪電影。

黃精甫說,「我對『殉道者』的題材特別着迷…一直都在描述『殉道者』,有關他們殉於『道義』、殉於『道德』、殉於『道』(本身)的故事。」

他說,「『周處』要挑戰這座『殉道者』的高山,說實在的,一直是戰戰兢兢,步步爲營…即便電影上映以後,內心還是有一種迴盪,好像有些東西還沒講完,想要把角色再挖深一點,直到看見他或她們的腦細胞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