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A500ETF發行後半場:募集規模“衝線”速度背後的榜單與較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9月20日,市場首批發行的中證A500ETF行至一個重要時點。日內依照合同計劃,招商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和富國基金將迎來旗下中證A500ETF的結募。
不過早在此前,公募基金對這一優質寬基ETF“跑馬圈地”的積極性其實已超出預期。在過去的8個工作日以來,市場中已有嘉實、摩根、景順長城和南方基金四家公募已經提前募滿首發規定的20億元規模上限,併發布了提前結募公告。
考慮到最晚的一批產品也將計劃在9月24日結束募集,眼下中證A500ETF的首發已然進入最後階段。而在本輪絕大部分中證A500ETF所採用的、基金公司與券商深度綁定的券結模式下,10家公募基金髮行“衝線”速度的背後,一份券商的代銷能力榜單也悄然浮現。
券商代銷“能力秀”
9月10日,首批10只中證A500ETF啓動集中發行。從彼時的基金髮行公告來看,嘉實、富國、招商和華泰柏瑞4家公募旗下A500ETF產品發行時間最短,均計劃於9月20日結募;摩根資管、泰康旗下產品於9月23日結募;南方、國泰、景順長城以及銀華4家則在9月24日結募。
而實際上,在發令槍聲響起後,這一優質寬基賽道上的競逐比預計還要更火熱一些。在9月20日之前,便有四家公募機構已經提前宣告募滿了20億元規模上限。其中,嘉實基金早在9月13日便宣佈完成了旗下中證A500ETF的募集,摩根基金則於9月18日緊隨其後。9月19日,景順長城中證A500ETF和南方中證A500ETF也先後發佈了提前結募的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此次10只基金中9只均採用了券結模式,基金規模衝量的背後,與券商銷售能力的競逐息息相關。
據瞭解,此次首發的中證A500ETF,嘉實基金、摩根基金和景順長城基金的券結券商分別爲國泰君安、國信證券和中信證券。富國基金、招商基金則分別選擇了中泰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和銀河證券作爲券結券商。此外,華泰證券是唯一一家同時擔任了華泰柏瑞和國泰基金旗下兩隻中證A500ETF券結券商的機構。
這種基金公司與券商形成深度協同的模式,無疑讓券結券商在基金的募集中,天然成爲了助力產品規模上量的“主心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家參與了此次中證A500ETF發行的公募處瞭解到,在本輪首發中,多數基金的券結券商都是規模的核心貢獻者。有機構人士向記者稱,券結券商對公司旗下中證A500ETF已募集規模的貢獻,估計能接近50%。
對券結券商的選擇,被視作管理人發行準備的關鍵一環,這一渠道決策的重要性在國泰君安證券上展現得尤其明顯。記者注意到,國泰君安同時作爲嘉實中證A500ETF的券結機構和華泰柏瑞中證A500ETF的託管機構,前者的首發情況已不必贅述,而根據渠道方數據,後者的規模也在10只同類產品中相對領先,截至9月19日達到了10億元以上。
有機構人士向記者推測,國君此次展現出強大的銷售能力,一定程度上或與此前國泰君安將和海通證券重組的動態有關——與海通證券的“比拼”或使得國泰君安在近期自內加大了產品銷售激勵,而面對可能到來的組織與人員優化,銷售業績更成爲了許多員工在這一特殊時期,證明自我價值的必要手段。
至於9月19日提前結募的景順長城中證A500ETF,則有公募人士向記者評價稱,作爲其券結券商的中信證券“一直是以賣ETF見長”。
不過也有機構人士向記者坦言,由於其公司旗下中證A500ETF的券結券商同時也擔任了其他家同類產品的主力銷售,一定程度導致了其在發行階段的銷售能力有所分流。從該人士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在本輪發行階段,相比基金的券結券商,託管方對該只中證A500ETF賣出得更多一些。
擁抱“ETF時代”
傳統的託管人結算模式,是指公募基金管理人租用券商交易單元、使用券商在交易所的席位參與交易,交易指令直接發送至交易所,後由基金託管人與中國結算完成券款的清算交收。
但在券結模式下,這一清算交收行爲,轉爲券商對基金產品的投資指令進行驗資驗券後報送至交易所,由券商代表基金產品與中國結算進行,意味着券商與基金公司之間的業務合作與利益關聯均趨於密切。
代銷ETF爲渠道帶來的整體收益水平如何?尾傭方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經Wind數據統計發現,2024年上半年以來,全市場1675只有數據統計的ETF基金及聯接基金(不同代碼合併計算)中,共計獲得管理費49.52億元,客戶管理費(即尾傭)約7億元。
具體到本次10只中證A500ETF產品,有公募人士向記者表示,通常市場競爭力較強的“熱門”產品,券商會更願意做,基金公司對尾傭比例也能談得相對比其他產品更低一些,但如存在單一券商作爲主代銷渠道,基金的尾傭流向也會相對集中。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參與首批中證A500ETF發行的公募管理人中,部分基金公司上半年對ETF代銷渠道的尾傭比例相對較高。例如2024年上半年招商基金旗下ETF產生的客戶維護費總和爲1.43億元,管理費收入則爲3.6億元,前者佔後者比例達39.82%。這一比例在富國基金則爲21.23%。摩根基金、國泰基金和景順長城3家公募管理人,其上半年在管ETF的客戶維護費在總管理費佔比也均在10%以上。
交易佣金方面,政策端的開口,則爲券結產品在公募降費的大背景下相對提供了發展土壤。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券結基金在轉移支付研究費用這一點上暫不受限。《規定》同時將一家基金管理人通過一家券商進行證券交易的年佣金總額比例上限由30%調降至15%,但券結基金同樣免受這一比例限制。
而在從單隻產品獲取具體收入之外,業內人士指出,近年券商大舉加碼券結業務、佈局熱門產品,長遠來看也是寄希望於搭乘指數投資的發展機遇,推動公司財富管理轉型。隨着指數基金的不斷髮展,券商正進入一個“得ETF得天下”的時代。券結模式的開展有助於機構在交易、託管、融資融券等多項業務上形成有效聯動,全鏈條提升與展現券商的金融服務能力。
9月13日,中基協曾發佈2024年上半年基金代銷百強榜單。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榜單首次開設“股票型指數基金”維度,從中也可以一窺當前券商的ETF銷售能力。
相較於其他代銷渠道,券商在ETF銷售中正展現出愈加鮮明的優勢。榜單顯示,在今年上半年ETF保有規模前10位的機構中,有7席被券商佔據。
具體來看,華泰證券以913億元的ETF保有規模奪得榜首;中信證券緊隨其後,保有規模爲892億元;招商證券、中國銀河的保有規模445億元和436億元;東方證券、廣發證券、平安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的保有規模均在300億元以上。
不難看到,這一名單前列不乏活躍於本次中證A500ETF發行中的機構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