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10年前踢鐵板 碳封存先過民意這關

10餘年前中油原本要於苗栗永和山地底天然氣槽進行萬噸二氧化碳封存實驗,因地方民衆反對無疾而終。(本報資料照片)

智慧局統計臺灣在全球碳封存專利上申請0件,其實不讓人意外。就在10餘年前,中油原本要於苗栗永和山地底天然氣槽進行萬噸二氧化碳封存實驗,但當時地方民衆擔心地震外泄危險,發起反對,致使該案無疾而終。

隨着美國、加拿大等碳封存技術逐漸成熟,減碳又成爲全球運動,身爲國內探勘經驗最豐富的中油,依然得扛起國內碳捕捉與封存責任。現在已改選定臺灣海峽的臺西盆地,作爲碳封存優先場域。

但是中油探採研究所表示,在臺灣,碳封存上路仍有一段路要走。有好幾道關卡,包括「民衆接受度」、「法令配套尚缺」、「建置成本過高」等,都須克服。

中油指出,10餘年前永和山封存示範,當時是因民意對此不熟悉,害怕地震泄漏跑出來反對,雖現在國際環境、民情智識已不同,可是仍需要與地方充分溝通,讓他們瞭解遊戲規則。

其次,我國不像日本,已有碳封存的地質條件、安全監測等法令配套,相關規範都需要研修。再來,現在地底封存的建置成本還是太高,比直接繳碳稅多,也是上路阻礙。

因此中油雖想以大甲溪以南臺西盆地作爲優先封存實驗地區,兼顧北部桃園煉油廠,南部大林煉油廠、林園石化廠的排碳需求。不過要上路,仍得上述配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