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系不停招 中藥商執業資格可望放寬
衛福部26日將邀集中藥相關團體,研議「中藥或生藥相關科系畢業生擔任中藥商負責人可行性」,盼藉此留住文化。(本報資料照片)
代表臺灣常民生活的中藥行不斷凋零,衛福部着手研議「中藥或生藥相關科系畢業生擔任中藥商負責人可行性」,26日將邀集中藥相關團體,規畫讓研修34學分、完成實習的中藥系學生,畢業就可經營中藥行,盼藉此留住文化。
衛福部統計,2005年有超過1萬家中藥行,2023年僅剩7637家,平均每年超過100家收店;具有中藥基本知識和鑑別力人員2005年有1583人,2023年銳減至448人。
受少子化影響,加上被認爲「沒前途」,全臺唯一中藥專業系所、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去年甚至決定停招。爲解決「畢業即失業」情況,衛福部研議修改法規,該系今年確定不停招,改爲減招,明年也可望持續招生。
衛福部中醫藥司科長謝採蓓表示,目前規畫修滿中醫大中資系開設的34學分核心課程,包括中醫概論、中藥概論、本草學、生藥學、藥事法規等並完成實習,且曾有1年從業經驗,畢業就可經營中藥行。
謝採蓓解釋,根據衛福部2019年解釋令,要接手中藥行不僅要完成35學分的課程,也規定要有2年經驗,並且僅限2019年以前仍營業的業者申請,這次等於打破時限,希望吸引更多人留下來。
但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採穎不滿,此舉等於倒退到「中藥技術士」年代,《藥事法》已規定只要是藥品都是藥師管理,中藥材保存也需要專業,應有藥師介入才能保障民衆用藥安全,政府要做的是提高誘因,讓有中藥資格的藥師願意投入中藥調劑,爲藥品把關。
據統計,中資系畢業生高達3成都研修「後中醫」,畢業後改投入當中醫師,僅有20%到30%投入中藥行經營。
中醫藥司司長蘇奕彰表示,新冠疫情後,全世界都對中藥需求倍增,加上中藥幾乎是臺灣常民文化,美食餐廳也常見藥材入菜,具有觀光價值,因此盼培育人才,讓中藥商文化得以延續,預計26日邀集中醫藥相關團體、學界等共同開會研商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