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存款利率爲何下調

中小銀行調降存款利率,既是爲了穩定淨息差,也是對前期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降低存款利率的跟進。存款利率下調後中小銀行通過高利率吸收存款的優勢弱化,但有利於減少中小銀行的存款利息支出,穩定淨息差,進而穩定收入和利潤。

隨着中小銀行存款利率的下降,投資者也要平衡好風險與收益的關係,實施多元化、綜合化的資產配置策略。

近日,河南、陝西、山西、雲南、貴州、廣東等地的多家中小銀行密集發佈公告,宣佈下調定期存款利率,調整類別覆蓋短期、中長期定期存款。

對於此次中小銀行下調存款利率的背景,多位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去年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調降的延續。從2023年末至今,銀行業正在經歷新一輪的存款利率下調,這一輪“降息潮”涉及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以及衆多中小銀行,並表現出“梯次”調降的特徵,即國有大行率先出手,中小銀行梯次跟進,不過中小銀行調降的幅度往往要大於國有大行。從以往情況來看,“梯次”調降存款利率的做法也是國內銀行業降息的慣例操作。這種調降方式能夠避免市場在短時間內因利率調整出現劇烈波動,給予市場充分的適應和反應時間,最大程度地確保市場的平穩運行。

“中小銀行調降存款利率,既是爲了穩定淨息差,也是對前期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降低存款利率的跟進。”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目前商業銀行淨息差處於低位,並且仍然有下行壓力。存款是商業銀行重要的負債來源,存款利息支出是重要的利息支出,銀行需要通過降低存款利率,也就是降低付息成本支出來穩定淨息差,提高金融服務的可持續性。

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結合銀行年報從宏觀層面分析,截至2023年末,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已經下降至1.69%。從近日公佈的上市銀行年報看,上市銀行淨息差普遍出現下降,6家大型商業銀行淨息差降幅在16個基點至31個基點。淨息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銀行加大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力度,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多次下降。雖然存款利率多次下降,但降幅低於貸款利率降幅,因此息差有所下降。今年,在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情況下,銀行淨息差可能還會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下調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成爲商業銀行的共同選擇。但是不同的銀行由於市場競爭、客戶定位、負債結構等因素有所不同,調整存款利率的節奏、幅度也各有不同。

對於存款利率下調會對中小銀行運行帶來哪些影響?婁飛鵬表示,中小銀行在吸收存款方面缺少明顯的優勢,存款利率下調的直接影響是中小銀行通過高利率吸收存款的優勢弱化,但有利於減少中小銀行的存款利息支出,穩定淨息差,進而穩定收入和利潤,更好服務經濟發展。

對廣大儲戶而言,銀行降低存款利率也是備受關注的話題。“降息”會帶來哪些影響?“就存款利率下調而言,首先影響的是活期存款利率和新增定期存款利率。因此,儲戶原有的定期存款利率在到期前不受存款利率下調影響。”婁飛鵬表示。隨着中小銀行存款利率的下降,投資者也要平衡好風險與收益的關係,實施多元化、綜合化的資產配置策略。董希淼建議,在各類資管產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投資者應儘快調整好投資心態,降低對投資收益的預期。如果希望獲得較高收益,那麼應承擔更高的風險;如果不希望承擔較高的風險,那麼應該接受較低的收益。投資者如果追求穩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適當配置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以及儲蓄國債等產品。

業內人士認爲,銀行應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挖掘新的增長點,通過以量補價的方式提升淨利息收入。金融管理部門也應加大對銀行的支持,通過調整政策利率、加大流動性支持等措施,進一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增強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動性和穩健發展的持續性。 (經濟日報記者 蘇瑞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