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幸福若用所得衡量 九成以上的人都不幸福
▲經濟學對於幸福的見解,不是單用收入來衡量的。(圖/翻攝自pixabay)
最近很多臉書的文章正在熱中討論,以月收入25萬元跟月收入3萬元的人進行比較,雖然收入不同,但竟然有着相同的煩惱,對於快樂的感受度差異不大!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我看臉書上正反的辯論都有,但未見經濟學家跳出來解釋一番,或者,經濟學家對於幸福的看法有所不同?
經濟學對於幸福的見解,的確不是單用收入來衡量的。如果只用收入來衡量,這個社會上我敢說九成以上的人都不幸福,但話又說回來,要是沒錢,註定有較高不快樂的機會。
下圖是美國曆年來個人實質薪資中位數的趨勢圖,2019年的中位數是USD35,977(約NTD103萬),爲歷年來最高,但美國中位數的薪資能夠帶來快樂嗎?答案是,沒有,而且差距很大。
▲圖 1:美國薪資中位數,資料來源:fred.stlouisfed.org。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ngus Deaton和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共同發表一項研究指出,年收入USD7.5萬(約NTD新臺幣214萬)能獲得最大的快樂,而且賺得多不一定會比較快樂,但賺得少確實會影響情緒。若以這兩位的研究,以圖一的中位數薪資來評估,一半以上的美國人根本不快樂!
如果我們用這樣的標準來評估臺灣上班族的幸福情況,結果又是如何?想必年薪NTD214萬的幸福水準,絕大部分的上班族一定「絕望」,按照圖2的薪資分配,能夠達到幸福的薪資,遠在右邊的長尾以外!
在還沒完全絕望之前,若用「大麥克指數」將美國的薪資平減一下,可能不需要到NTD214萬,年收入差不多NTD121萬就辦到了。
但根據「薪情平臺」的統計,全臺灣只有不到10%的上班族辦得到,因爲90%(D9)的年薪需要超過NTD114.9萬之多,言下之意,至少九成的上班族是苦哈哈的!
▲圖 2:受僱總薪資分配,資料來源:主計總處薪情平臺。
其實,從過去的資料研究顯示,雖然美國人的薪資逐年增高,但自認爲「非常幸福」情況並沒有逐年遞增,自1945年開始到2000年,約莫都落在30%左右,但有錢人的幸福指數遠高於窮人。
根據Richard Layard在其Happiness: Lesson from a New Science這本書中提到,美國社會最富裕的前四分之一人口中有45%人感到非常幸福,而最窮的四分之一人口中,有33%的人感到幸福,兩個所得分配中認爲還算幸福的差異不大,分別爲51%與53%。
這裡得到兩個結論,所得與幸福並不會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富,不見得一定幸福,窮,也不見一定不幸福!歸納來說,愈富有不見得能夠帶來愈幸福的感覺!
▲表 1:美國所得高低與幸福指數。
說穿了,幸福大可不必用所得來衡量,不管是有錢與沒錢,都會落入不幸福的泥沼裡。所以NTD3萬元也好,NTD25萬元也罷,都可能幸福,也都可能不幸福,所以也不必糾結在所得上。不然,依經濟學家的統計推論,九成以上的上班族根本沒有幸福可言,不是嗎?
除了金錢之外,幸福的追求還包括婚姻與人際關係、良好的健康,這纔是應該全面追求的!
熱門推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