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專欄:張登及》香港十二時辰與全球化盛世的結束?

8月26日G7峰會上,各國領導人表示支持在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中規定的香港自治權。(取自Justin Trudeau推特)

美國總統川普26日在G7峰會表示,美國將接受北京建議,重啓談判。圖爲2月14日,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前排右一)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努欽主持中美經貿磋商開幕式。(新華社)

因北京「十一」之慶,被迫剛提前播完的大陸古代都會反恐玄疑劇《長安十二時辰》,陳設考究與劇情曲折受到不少好評。雖然電視版被看出疑似模仿美劇《反恐24小時》,還混雜了多個唐代名相「狄仁傑」電影、電視劇場景的元素,一些影評認爲該劇比較深刻的地方,是用虛擬的天寶初年,長安在元宵節一天之間的騷動,刻畫出國際化大都會深藏的不安,以及繁榮多彩的時代正走向終點。

這個假想的天寶三年元宵節事件,從元宵節前一天上午逐漸引燃。節日凌晨,唐玄宗預定點燈的節慶高潮時,最嚴重的火燒公共建築與武裝恐攻爆發,緊接着是糾纏不清的宮廷政變流產。最後雖然恢復市面安寧,「不忘初心」的英雄主角勝出,但被遺棄而走極端的退休士兵、街坊拆遷造成的民怨、貧富不均與擴大中的貧民窟、各國多種族商旅和多元宗教共處導致的治理問題,加上各懷圖謀的皇族、權臣和境外勢力,這些太平盛世表面下各角落的問題只是暫時遮蔽,其實都沒有獲得處理。東亞以唐爲中心空前國際化的秩序很快大亂,之後在中國歷史幾乎是一去不返。

現在北京力圖「走近世界舞臺中心」,成爲長安畢竟距離還遠。美國無疑還在世界的權力中心,以她爲首的西方秩序鑄造的國際化大都會,更不止紐約一處。倫敦、巴黎固不用說,香港與新加坡更是西方秩序皇冠上的東方之珠。即便華人結束了兩地西方的直接統治,仍仰賴西方秩序在經濟領域的核心價值進行治理,不然全球化與相互依存爲兩地帶來的巨大利益,瞬間就將煙消雲散。而紐約、倫敦、巴黎本世紀起已陸續發生了自己的「十二時辰」,結果引發的反全球化潮流與對國際秩序的反省持續至今。香港延長版的十二時辰雖尚非恐攻,也還未有直接傷亡,但引發各國刻意關注,焦點只集中在靖安司(治安單位)濫權與朝廷(北京)打壓百姓(香港)。偶而則傳出大國齒輪的銳利互咬聲,但很少人願意承認聽到。這無疑不太尋常。

距離8月25日荃葵青與觀塘激烈抗爭現場非常遙遠,但同時演出的G7巴黎峰會的一些片段,有助於我們從地面青年羣衆的「光復」呼聲拉到高空,看看十二時辰的世界場景。筆者認爲最引人矚目的,既非美中貿易戰裡川普反覆無常的陳述,這我們已是司空見慣;亦非美、日宣示日本願大量採購美國豬肉和穀物,加速換得簽署貿易協定。誠實承認聽到世界各個角落十二時辰幕後齒輪轉聲的人,應該是人稱企圖成爲「戴高樂再世」的法國總統馬克洪。

馬克洪總統作爲G7東道主,不僅使出渾身解數企圖緩和美歐差異,還不顧一些歐盟國家反對,藉由個人與川普、普丁兩位世界強人的交情,推銷俄國重返G7。他以洪荒之力讓首次無公報的G7勉強過關,會後向本國使節解釋他調解美俄的原因:「西方統治時代行將結束。」《路透社》還引述他的談話解釋,世界的問題不是俄國而是美國,所以把俄國推離歐洲、推向中國,是「巨大戰略錯誤」。

馬克洪作爲西方領袖,這算是語出驚人;如果是國際關係學者,此說已司空見慣。從九一一事件起,冷戰後單極領導下的全球化,顯然已經過了萬物壯盛的午時。一連串大大小小的「十二時辰」事件,包括最近的克什米爾封鎖、北韓飛彈挑釁、敘利亞政府軍節節進逼、英國硬脫歐和巴西林火,現行秩序盛極而衰的各種信號不斷出現。有鑄幣稅特權的國家還可以施壓聯準會,其他國家沒有朝令夕改的特權,避險、當「鐵公雞」,將是新常態。

《長安十二時辰》元宵節事件的一個特點是「無大臺」,攻勢一方也如「上善若水」般凌厲,守勢一方則疲於奔命。放回天寶三年與盛唐末端的歷史再看,這些特點只是一個時代即將結束的預告片。香港目前的險情或也將是大趨勢中「某一天」的縮時攝影,是不是在特定的「另一天」之前收場,便不那麼重要了。

(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