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逾5千條15米寬以下道路7成沒人行道 議員籲增設

臺中市議員指出,全市15米以下道路多達5832條,設有人行道的比例不到3成,要求市府積極增設,確保行人安全。(林欣儀攝)

保障行人安全,臺中市寬度20米以上道路逾9成都設有人行道,但議員指出,全市15米以下道路多達5832條,設有人行道的比例不到3成,且市府近3年來新設人行道僅5處爲15米以下道路,要求針對目前無人行道路段積極研擬設置,確實保障市民行走安全。

臺中市建設局長陳大田指出,全市20米以上道路有523條,其中設有人行道者495條、佔比達94.65%;若以市區道路總長2877公里計算,人行道總長度達1931公里,目前已針對人行道設置情形盤點規畫出10處潛力路網,將加強設置。

市議員陳俞融、陳淑華、陳雅惠、謝家宜、蕭隆澤、張芬鬱,16日在議會都發建設水利業務質詢指出,原臺中市區的8個行政區因開發早,普遍缺乏人行道,以10至15米寬的道路共1536調來說,僅526條設有人行道、佔比3成4,10米以下道路4296條僅107條有人行道、比例才2.4%。

陳俞融舉北區永興街爲例,她並拿出日前拍攝的照片,圖片中兩名小孩牽手走在永興街的車流縫隙中,看來相當危險,陳俞融強調,永興街雖是15米以下道路,但車流量相當大且未設置人行道,民衆走在路上只能緊靠路側,幾乎是與汽機車爭道,甚至只要一個不留意就可能與車輛發生碰撞。

張芬鬱則以大里區新仁橋、日新橋爲例說,這兩處橋樑也缺乏人行空間,經會勘將以外掛橋面方式處理,但單單新仁橋就需要經費4000多萬,市府只說沒經費。謝家宜則說,立法院4月16日三讀通過《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市府因應未來條例施行,應提前調查全市步行環境,並針對行人空間欠缺或不足的情況改善。

陳大田強調,臺中市全市人行空間規畫在六都排名前段班,15至20米道路的人行道建置率達88%;因汽機車數量越來越多,道路必須要保持一定寬度供車輛會車,建設局目前針對10米以下道路研擬透過道路設計手段增設實體、標線人行道空間,每年並以增設25公里人行道爲目標,預計經費約需5、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