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虹揚橋調撥車流 1小時紓解千部以上車輛

連接臺中工業區與市中心的虹揚橋,以中市多元措施融入智慧系統改善交通。(盧金足翻攝)

臺中市長林佳龍(左起)、臺中市府交通局長王義川實施虹揚橋調撥效果,縮短朝馬路(虹揚橋)進城方向1.5個週期、縮減停等車隊2分之1的預期目標,適度延長臺74下朝馬交流道的綠燈秒數,疏解下匝道的回堵車流。(盧金足攝)

連接臺中工業區與市中心虹揚橋,下班尖峰時間進城方向交通量爲出城3倍,匝道停等車流常回堵至臺74快速道路主線,市府去年4月每週上班日下午5時至7時實施車道調撥,實施後調查一個小時整體可多紓解1200部車輛,臺74主線及周邊路況漸「通樂」,工業區民衆終於可以早點回家吃飯。

交通局長王義川說,長度約200公尺的朝馬路(虹揚橋)調撥車道,可供進城方向左轉環中路車輛使用;工程調整措施包括環中路削減人行道增加轉彎半徑、朝馬路(環中路至朝馬路158號)改爲3車道、環中路往北慢車道24小時禁止左轉;工程完成後並持續檢討交通措施、調整號誌秒數與警力佈署,加強宣導提醒駕駛人依指揮行駛。

虹揚橋下班尖峰時間進城方向交通量爲出城3倍,但以往2:2的道路配置,造成進城車輛平均需要等待3個紅綠燈週期才能通過環中路,常有壅塞情形,且匝道停等車流常回堵至臺74快速道路主線。

實施調撥車道與相關交通配套措施後,環中路與朝馬路1個小時整體可多紓解1200部車輛,其中,臺74線下匝道尖峰時間增加綠燈20秒後,車輛停等長度自275公尺,縮減爲50公尺;虹揚橋(往東方向)調撥車道200公尺,車輛停等長度自460公尺,縮減爲200公尺,紓解車流。

王義川指出,虹揚橋調撥見效果,成功縮短朝馬路(虹揚橋)進城方向1.5個週期、縮減停等車隊2分之1的預期目標,經適度延長臺74下朝馬交流道綠燈秒數,疏解下匝道的回堵車流。

此外,74號道路及周邊臺灣大道也達到分流效果,帶動整體交通改善,未來交通局除持續滾動檢討、適時調整外,也將持續針對臺74各匝道易壅塞路口(段),研擬改善措施,以疏解臺74匝道停等車流回堵至主線的情形,改善臺74沿線塞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