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未出名 史上首位修復兵馬俑史學家趙康民去世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當年,農民正爲缺水發愁,開始打井澆地。幾位農民打到了地下一公尺深的時候就挖到堅硬的紅土。紅土下面,他們發現了真人大小的陶器頭像,和一些銅製的箭頭。

由於發現地離秦始皇墓地不遠,趙康民接到上級電話後,與一位同事去了現場,「我們很激動,騎着自行車飛快地過去」。他之後發現的東西,超過了他所有的想像,是20世紀最震撼的考古文物:有8,000具之多的紅陶官兵像。

根據英國曆史學家曼(John Man)的著作「赤陶軍」(The Terracotta Army)說,趙康民到那裡的時候,「我看到有七八塊,有腳,有手,還有兩個頭,就在井附近,周圍還有些磚塊」。

他說,他馬上意識到這些很可能就是秦朝陶塑的殘骸。當地農民在幾個星期前就發現了這些東西,並且已經把其中一些銅製箭頭當成廢品賣了。趙康民要求他們馬上停止挖井。

這些文物被收集起來,用卡車運到了博物館。趙康民開始用手將這些碎片拼起來,有些甚至只有指甲大小。

3天后,兩具高178公分的紅陶戰士像修復完成,但正值文化大革命後期,他一度擔心兵馬俑遭損,藏着不敢公佈,但最後仍被一名新華社記者無意間發現,「內部參考」(編按:《新華社》內部不公開發行的機密文件)上報中共中央。

北京當局決定對該片區域進行開鑿。至9月時,挖掘出超過500具兵馬俑。

報導說,1987年,這批文物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兵馬俑被譽爲「現實主義的傑作」。但相較當地農民楊志發,成爲用鏟子挖到第一塊文物的「兵馬俑的發現者」,趙康民的發現者身份卻從未完全得到承認,他在中國大陸一點都不出名。

和那些在兵馬俑博物館簽名宣傳的農民不一樣,趙康民一直待在臨潼博物館裡(編按:曾任館長)。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他不時戴着氈帽坐在他修復的兵馬俑旁邊,向好奇的遊客們講解。

1990年,他獲得中國大陸國務院的承認,獲准享受國務院特別津貼。

雖然趙康民並未因爲這個重要的考古發現獲得更多名譽和財富,但他對自己已經頗爲自豪。趙康民生前爲遊客籤明信片和書時,都會寫上一個長長的落款:「趙康民,率先鑑定、修復、命名和試掘兵馬俑的人」。

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網介紹,在秦兵馬俑陪葬坑遺址上建立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1979年正式開放,主要參觀點包括秦兵馬俑一、二、三號坑、銅車馬陳列廳。至今已有近7,000萬人次參觀,其中包括近20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高層。秦兵馬俑先後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個城市展出,海外觀衆超過2,000萬人次。

去年12月21日,24歲的美國德拉瓦州青年羅哈納(Michael Rohana)將在費城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展出的兵馬俑拇指折斷盜走,今年1月8日博物館館方發現兵馬俑受損,13日聯邦調查局(FBI)至羅哈納住處調查,他坦承犯行並交出兵馬俑拇指。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氣憤表示,這是陜西文物出國展覽40多年來,首次發生偷竊損壞案件。這具兵馬俑價值450萬美元(約新臺幣1.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