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與澳洲公司簽約 技轉矽光子定位技術

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團隊開發「矽光子積體電路及光纖陀螺儀裝置」定位技術,助攻衛星、無人機、自駕車等產業,成果成功技轉,今天與澳洲公司簽約,總金額達1600萬元。

中山大學新聞稿指出,此定位技術不僅成功讓感測元件的尺寸與成本大幅降至一成,且仍能達到戰術級的陀螺定位特性,較市售微機電陀螺儀精準度提升至少10倍,在衛星、無人機、自動駕駛車與機器人等商業應用上有相當大幫助。

研發成果與澳洲航電導航模組設計開發商AzimuthAvionics Pty Ltd簽署「矽光子積體電路及光纖陀螺儀裝置」國際技術移轉授權合約,總金額新臺幣1600萬元的非專屬授權;有助臺灣航電導航產業發展,並增進臺澳科技交流。

中山大學光電系教授洪勇智指出,矽光子積體電路近10年來相當受注目,使用光子來傳輸與處理訊號,具有超高頻寬、高解析度、低耗能與不受電磁干擾等優勢,應用擴及光感測系統、高速光連結、物聯網、量子計算與生物醫學領域,使得它成爲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洪勇智說,人工智慧逐漸成爲科技領域的顯學,對高效能運算的市場需求不斷攀升,晶片開發商爭相推出更強效的AI處理晶片。爲了提高大量資料搬移的速度與效率,國際半導體巨頭包括臺積電、Intel、Nvidia、AMD等公司,看準矽光子具有傳輸速度快且低耗損的優勢,積極投資開發矽光子技術。

中山大學光電系研究團隊在2013年開始與國內產業界共同建立矽光子技術,除了發展矽光子應用於通訊與運算領域,也利用矽光子平臺開發感測晶片,並於2018年成功爭取到國科會矽光子旗艦計劃,發展矽光子光纖陀螺儀技術,奠定此次國際技術轉移案的基礎。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光電系教授洪勇智以及AA公司董事菲利普.勞斯今天皆出席簽署儀式。鄭英耀致詞說,洪勇智教授早已與臺積電共同開發矽光子元件關鍵技術多年,於2014年投入光纖陀螺儀研究,去年10月獲國科會2023未來科技獎。

AA公司董事菲利普.勞斯表示,矽光子積體電路及光纖陀螺儀裝置技術相當具有前瞻性,相較於軍用陀螺儀,其發展性具有顯著體積與成本優勢,這次合作旨在將技術商品化,銜接中高階市場,未來也將在臺灣生產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