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榮、李綜合策略聯盟30醫師進駐 臺中海線醫療量能大增

李綜合醫療體系與中榮策略聯盟,衛服部次長王必勝(右4)與董事長李順安(右5)、中榮院長陳適安(左7)出席簽約並見證。(陳淑娥攝)

李綜合醫療體系董事長李順安(右)與臺中榮總院長陳適安(左)簽訂策略聯盟。(陳淑娥攝)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參加李綜合醫療體系策略聯盟簽約儀式。(陳淑娥攝)

李綜合醫療體系與臺中榮總簽訂策略聯盟。(陳淑娥攝)

臺中海線醫療量能長期不足,李綜合醫療體系攜手臺中榮總,31日在大甲院區舉行策略聯盟簽約儀式,由中榮神經外科主任李旭東擔任李綜合總院長,目前已有20多位中榮醫師駐診,年底將達到30餘位主治醫師,以照顧更多海線病患。今天包括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臺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苗栗縣長鍾東錦、苗栗議長李文斌、臺中榮總院長陳適安、李綜合醫療體系董事長李順安均出席見證,現場來賓冠蓋雲集。

「中榮牽手逗陣來,海線健康李負責」策略結盟上午簽約,王必勝致詞時肯定李綜合醫療體系在臺中與海線醫療上做的很多努力;他說,中榮院長陳適安非常在意能夠把醫學中心的支援灌注到地方上,讓每個地方都可享有醫學中心的支援,這也是爲政者最在意的事情;兩院醫學合作,是醫學中心與地區醫院結合的一個非常好的範例,一起把苗栗南邊、臺中海線的醫療做到最好,未來兩院需要中央的任何協助,會全力以赴。

陳適安說,中部地區偏鄉醫療資源比其他地方缺少很多,尤其在專科醫師上比北部更缺乏,李綜合位在海線,有很多急重症需要立即處理,病患有很多送到中榮,因此,中榮有義務幫忙,在今年初派8位醫師駐診,在年底則會有30位主治醫師,現在派院內醫師李旭東擔任李綜合醫療體系總院長,「除了自己最好,也跟周邊醫院共榮、共好。 」

李順安表示,苗栗縣從頭份到臺中大甲約40餘公里,只有苑裡李綜合醫院是衛福部急重症中度級的急救責任醫院,每年衛福部「醫中計劃」,中榮派了2位神經外科、3位主治醫師及1位新生專科醫師支援。2024年起「醫療資源不足偏鄉地區的醫中計劃」,苑裡院區5個名額全部都會由中榮負責支援。

李順安指出,苗栗縣南端醫療資源非常缺乏,只有該院的苑裡院區有小兒科、婦產科的病房,每年救了不少高危險妊娠及新生兒,因此,醫療體系肩負海線地區所有急重症,例如開腦手術、心肌梗塞急做心導管治療,和重大外傷、骨折、新生兒急救等,救治了不少鄉親。

根據醫院統計資料,門診、住院治療,或是急診、進一步需要追蹤而透過轉診制度到臺中榮總的個案,從今年1月至今至少有213起,平均每個月30件,顯示與中榮策略聯盟後,讓醫療分級更加落實,確實達到整合醫療照護,優化海線醫療資源。

李旭東表示,在臺中榮總看診時,發現不少患者舟車勞頓從海線到市區就診,每次看病光車程來回至少90分鐘,現在該院與中榮深度策略聯盟,許多專科醫師願意到偏鄉服務,在醫療資源缺乏下,有急重症、罕症的病患,皆能受到好的醫療照護。

李旭東強調,原本李綜合醫療體系在今年初便與中榮策略聯盟合作,現在擴大合作,建立兩院更緊密的交流,也促進雙方醫療人才、技能相互支援,共同爲提升海線地區醫療品質努力,不僅能創造雙贏,希望能翻轉海線醫療,讓當地患者深刻感受到「社區醫院也有醫學中心的醫療品質與服務。」

目前李綜合醫療體系有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心臟內科、乳房外科、胸腔外科、腸胃科等約20位醫師進駐李綜合醫療體系。李順安強調,到了合作的第二階段,會讓該醫療體系在資訊系統大幅提升醫療照護能力,包括急重症到院前,救護車上和急診的連絡,大甲、苑裡兩院區跟中榮急診室的聯繫,充分達到救人分秒必爭的緊急任務。

新任總院長李旭東曾任臺中榮總癌症防治中心主任、臺中榮總腦腫瘤神經外科主任、臺中榮總骨質疏鬆防治中心主任,也是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研究員,資歷相當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