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銀行:綜合實力爭先進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動能更足
近日,重慶銀行披露2024年度報告。作爲西部和長江經濟帶首家“A+H”上市城商行,在過去的一年中,重慶銀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緊密圍繞重慶市“智融惠暢”工程總體要求,聚焦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的“四樑八柱”,始終走好“三穩”“三進”“三優化”“三強化”“三提升”主線,主動融入重慶高質量發展大局,交出了一份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成績單。
截至2024年末,重慶銀行資產規模邁上8,500億元臺階,淨利潤超55億元,同比增長 5.59% ;A+H股市值增幅超40%,市場份額、綜合實力爭先進位;尤其是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較上年提升8位至第209位這一成績的取得,創造了重慶本地銀行和直轄市城商行排名提升的兩個第一,充分顯示重慶銀行在國際化發展道路上的成功探索。通過對標世界一流銀行,不斷優化管理模式、提升金融服務質量、拓展國際業務合作,逐漸在國際金融舞臺上嶄露頭角,成爲展示中國金融實力的重要窗口。
當好服務國家戰略的“排頭兵”“助推器”
巴山渝水間,開放潮涌急。地處祖國西南腹地的重慶,眼下正以頭雁之姿引領開放潮流。重慶銀行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金融爲民服務本源,加快推動內外聯動發展,當好國家重大戰略的“助推器”。
高水平推進西部金融中心建設。該行以“智融惠暢”工程爲抓手,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兩增”貸款較上年末增長108.22億元,涉農貸款較上年末增長59.75億元,以更有力、更有爲、更有效的金融服務,爲建設現代化新重慶持續貢獻力量。
助力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該行織密服務網絡,線上、線下雙線發力,擴大櫃面服務覆蓋面,2024年已在川渝地區籌建和開業新網點十餘家,進一步充實物理服務空間;深入服務“一號工程”,支持成渝中線高鐵、軌道交通15號線等重大項目建設超250個,項目數量較去年翻倍增長;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2024年雙城“樹標對標”活動中,8項做法被作爲標杆舉措向全市進行推廣。
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聯通世界。該行聚焦“通道+經貿+產業”融合發展主線,落地全國首筆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一單制”數字提單信用證業務;上線“信保e融”等新產品,積極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全年金融服務業務量超1200億元;加強合作渠道建設,大力投資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外幣債券,發放本外幣貿易融資超200億元;拓展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代理行,全球代理行網絡達到260家。
勇擔責任錨定服務實體“主軸線”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爲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重慶銀行堅守創業初心、不忘立行之本,立足區域經濟發展,持續優化信貸結構,加大金融資源投入,,種好服務實體經濟“責任田”。2024年,該行科技型企業、綠色、普惠增速分別達到32%、40%、22%。
多點發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該行出臺《關於加快服務製造業的實施方案》,助力培育壯大“33618”現代製造產業集羣體系;推廣“智融技改貸”“設備更新貸 ”等特色產品,綜合打造融資、結算等“金融服務超市”,滿足企業一攬子、一站式金融需求;在內部定價、行業投向等多方面給予政策資源傾斜,提升製造業企業客羣營銷質效。
整合資源,扶持科創企業成長。該行服務重慶構建“416”科技創新佈局,創新研發“普惠科企貸”,打造“科企快貸”模式,升級“專精特新信用貸”,構建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普惠科技型企業金融產品體系;針對科技企業資金需求特點,開闢線上用款還款的“科企快貸”模式,實現企業信息自動採集、財務數據智能分析與盡調報告一鍵生成,可以改爲提升信貸服務或質效。
優化產品,“貸”動小微加快跑。該行成功落地重慶市首筆“渝個貸”和“名特優新”個體信用貸,對個體工商戶在授信、利率、審批效率等方面給予更大支持;推出“融易續”線上續貸功能,有效解決個人經營性線下貸款到期後的融資需求。
聚焦鄉村,產業先行金融爲民。該行爲農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量身打造數字化信用貸款產品“新農貸”“惠農貸”,持續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精準性;與市農擔公司緊密合作,主動爲重點涉農客戶提供上門服務,提升產業服務效能,推動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培育。
強化服務,助企揚帆“走出去”。該行直聯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務平臺,依託重慶金融監管局“跨境易融”數字金融服務平臺,不斷豐富信貸產品,暢通服務渠道;創新研發“商貿貸”(信保e融),迭代升級“渝貿貸”,助力外貿企業經營發展。
紮根巴渝奮力書寫時代“必答卷”
歷史川流不息,時代考卷常新。對於重慶銀行來說,金融“五篇大文章”和鄉村振興是時代“必答題”,重慶銀行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爲着力點,充分發揮自身業務特色與優勢,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科技金融方面,深入實施信息科技“十四五”戰略規劃,圍繞全行“456”數字化轉型戰略藍圖,實施65個數字化轉型重點項目;投產“科企快貸”、數智營業廳等數字產品、應用共65個,覆蓋39個業務及管理領域;連續5年入選人行金融科技創新監管應用試點。
綠色金融方面,緊跟國家“雙碳”目標,發揮綠色金融工作專班機制優勢,推出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研發中西部首個ESG評級系統,投放全市首筆“工業綠效貸”。截至2024年末,綠色金融規模較上年末增長40%;連續2年入選“國有企業上市公司▪ESG先鋒100指數”,爲重慶市唯一入選的上市公司。
普惠金融方面,通過建立專班機制,實施內部激勵和盡職免責,打造“普惠科企貸”“設備更新貸”“新農貸”“惠農貸”等多種特色專屬產品,全面提升在科創、製造業、鄉村振興、民營等領域的金融服務質效。2024年度,普惠貸款餘額突破600億元,達到61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2%。
養老金融方面,結合“紅金渝”金融黨建“三網融合”專項行動,進一步豐富養老金融產品體系,深耕銀髮金融場景建設,持續完善養老金融多元化生態服務體系,助力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基礎更實、底色更足。
數字金融方面,深刻學習領會建設“數字重慶”政策導向,着力落實人行等七部門發佈的《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依託“鏸渝金服小程序”,系統升級“小程序+微銀行+公衆號”線上渠道矩陣,開展“推薦有禮”“潛客挖掘”等專題營銷,實現以數據驅動和數據洞察特點的精準營銷。
與此同時,重慶銀行立足國家所需、金融所能、民生所盼,實施城鄉聯動發展戰略,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支農服務體系,不斷增強鄉村金融服務的適應性和普惠性,書寫服務“三農”的使命擔當。
優化授信政策,將糧食安全與農產品穩定供應列爲重點支持對象,充分保障“米袋子”“菜籃子”穩定供給;加大對農村交通、醫療、教育、物流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助力千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範創建;依託“渝樂惠”商城,打造專門的消費幫扶專區,推動鄉村農產品流通線上化;自主研發“巴獅展業”,把地理上的“山水相隔”轉變爲金融業務的“山水相通”。截至2024年末,重慶銀行涉農貸款餘額447.8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9.75億元,增速15.40%。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關鍵之年。
踔厲奮發新徵程,篤行不怠向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慶銀行將始終保持奮鬥之志、奮發之力、奮進之勢,爭做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改革創新的先行者、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爲縱深推進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注入更強勁的金融動能。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