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豐都打造“社區工坊” 讓特色產業帶動就近就業

新華社重慶6月27日電 題:重慶豐都打造“社區工坊” 讓特色產業帶動就近就業

新華社記者周凱

化錫、輾軋、打胚……在重慶市豐都縣南天湖鎮鹿山村劉勇金屬加工廠,經過10餘道工序,一塊塊沉重的錫錠被加工成一片片薄如蟬翼的錫箔。這個佔地僅600平方米的小型加工廠看似不起眼,卻帶動了500多人就業,去年實現產值約4500萬元、支付工人工資近2000萬元。

“錫箔加工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是就業大戶。”在沿海省份從事錫箔加工10多年的工廠負責人劉勇介紹,由錫箔與黃紙壓制而成的錫箔紙,是祭祀用品的主要原材料,在東部沿海地區市場需求大。西部地區勞動力成本低,加上鎮政府招商引資,自己2020年便返鄉辦起了加工廠。

劉勇的加工廠生產出來的錫箔,會先分發給“社區工坊”加工成錫箔紙,再由劉勇統一回購發往沿海地區。“生產錫箔是個技術活,加工廠有80多個技術工,月工資在7000元至16000元之間。加工錫箔紙主要靠人工,計件付費,我們有7個‘社區工坊’,有約500人爲我們加工錫箔紙,他們的月工資在1500元至4000元之間。”劉勇說。

豐都縣地處三峽庫區,戶籍人口約85萬人,約有21萬人在縣外務工,是勞務輸出大縣。豐都縣就業和人才中心主任李萬權介紹,錫箔紙加工不限制時間、上手簡單,近年來豐都縣大力承接沿海地區金屬錫箔加工產業轉移,在閒置勞動力較爲集中的社區建設“社區工坊”,讓羣衆就近就業。

在豐都縣三合街道渝吉工藝品經營部“社區工坊”,居民曾紅纓嫺熟地將一片錫箔放在錫箔磨紙機上,再把一張黃紙疊放在錫箔上,按動機器,一張錫箔紙便壓制而成。

曾紅纓的丈夫在外務工,自己在家照顧讀初中的女兒。她對記者說:“以前除了照顧女兒,沒啥事幹。去年家旁邊辦起了‘社區工坊’,我一般早上6點來幹1個小時,然後回家給女兒做飯,女兒上學後再來,很靈活。現在既能照顧孩子,1個月還能掙2000多元。”

這家“社區工坊”的負責人秦術坪告訴記者,自己此前在東部地區從事錫箔加工,去年返鄉創業,開辦了1家錫箔加工廠和2家“社區工坊”,吸納40多人就業,“在居民區建‘社區工坊’得到政府就業獎勵等政策支持,羣衆可以就近就業,也爲企業解決了勞動力問題”。

除了在“社區工坊”集中加工,羣衆還可以在家加工錫箔紙。在南天湖鎮南天湖村,村民黃娟一邊經營着小超市,一邊加工錫箔紙,“錫箔、紙、磨紙機都是錫箔廠提供的,空了就幹這個,1個月能多1000多元的收入”。

南天湖鎮黨委書記周劍說,高山生態旅遊、果蔬種植是南天湖鎮的主要產業,但淡旺季比較明顯,因此加工錫箔紙成了提高村民收入的有效途徑,鎮里正規劃擴大錫箔加工產能,讓更多村民在家就能增收。

目前,豐都縣已有近20家錫箔加工廠,在10個鄉鎮(街道)建成“社區工坊”37家,讓3000餘人實現就近就業。李萬權表示,豐都縣用好各類就業創業幫扶政策,以“點上回引、鏈上幫扶、面上複製”的方式,壯大錫箔加工業、招引人工睫毛生產等特色產業,積極建設更多提供靈活就業的“社區工坊”。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