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地鐵豪氣起來,見面就送帝王綠

對於社畜而言,一個舒適的通勤環境,可以有效提升上班幸福感,堪稱苦命打工人的續命SPA。

各大地鐵部門的文創部也深諳此理,早就開始偷偷捲起來了。

地鐵內卷第一步,各部門都是先從內飾這塊發力,然後悄悄驚豔所有人。

剛上重慶地鐵就每人發一個翠綠欲滴的帝王綠鐲子,這排面才能配得上身價上億的打工人。(bushi)

△來源:小紅書@唐炮炮

作爲一代文化古都,西安地鐵不光把綠鐲子安排上了,還附贈一首古詩。

這套富貴+風雅的組合拳,咱就是說,大家風範盡展啊。

△來源:小紅書@一隻猴

這邊西安地鐵拼文化,那邊內蒙古掏出了自己民族特色的大招。

你有你的精神座標,我有我的純手工精鋼製作的馬頭,誰看了不說句,內蒙古你是懂地鐵裝修的。

△來源:小紅書@查理

有的地鐵裝修追求小而雅,有的地鐵裝修直奔3D電影風格。

看了杭州地鐵的沉浸式裝修,誰還敢說人不能同時踏進一條河流,自己上下班一天就踏進兩次。

△來源:小紅書@互望

有人沉浸式當場摸魚,有人一進地鐵就一腳踏進了田野。

雖說現代人每天嚷嚷着返璞歸真,但這種藝術形式是不是有點太超前了。

△來源:小紅書@陰律在努力

廣州3號線的都市傳說大家應該都有聽過吧,上車不是用走的是用推的,早餐帶上去下來變成了渣渣,心酸打工人時不時還會收穫諸如粉底印、被踩掉的鞋底等裝備。

於是乎,廣州地鐵就在裝修這塊玩起了梗,用交響樂的方式和自家熱梗結合起來,這大概就叫熱度不流外人田吧。

△廣州地鐵18號線“交響樂專列”,讓古典音樂走進大衆生活

不過在地鐵裝修這塊,西安大概率贏麻了。

每個站都有一個獨特的logo,文化底蘊和獨特性都狠狠拿捏住了。

△來源:小紅書@Always

不過論雍容華貴這塊,還是北京略勝一籌。

不信你瞅,你要不說你這是站在雍和宮的電梯上,光看這裝修還以爲是在金鑾殿上接受朝臣參拜呢。

深圳地鐵則把現代化大氣風格發揮到極致,是走進地鐵站就當場迷路的程度。

這些又酷又充滿創意的設計,成了城市最好的文化名片,既極具特色,又讓人印象深刻。

但內飾上的裝修還不是各大地鐵內卷的主戰場,他們堪比海底撈的服務大戰,纔是真的刺激戰場。

衆所周知,地鐵早高峰算是打工特種兵的大劫。

上海地鐵爲了提升大家的乘坐體驗,特地提供了每條線路的乘坐舒適度預告,方便乘客提前規避高峰路線。

哪個心酸打工人看了,不得狠狠感嘆一句貼心。

除了提升早高峰舒適度,更讓地鐵打工人感動的還得是蘇州地鐵的充電設計。

當代互聯網人下班死穴被精準治癒,蘇州地鐵這波操作主打的就是一個暖心,可謂是充電五分鐘暖心一整天。

每個曾在地鐵上睡過站、丟過東西的朋友,看到杭州地鐵的失物招領處大概都會覺得無比窩心。

給每個失物一個家,這大概就是杭州地鐵的真實心聲吧。

△來源:小紅書@東區小辣椒

最近火出圈的山東,開通的淄博燒烤專列狠狠拿捏了食客的心,此外,青島地鐵的好客程度也不是虛的。

來青島只要你找不到廁所,來地鐵站準沒錯。青島地鐵站不光歡迎大家上廁所,還不用付進站費,把好客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不知道你有沒有一個每次說在地鐵站會合,但總是找不到地方的朋友。

不過自從有了地鐵會合點,就再也不用經歷路癡朋友打開共享位置還要原地轉圈的窘境了,“友在囧途”的荒謬故事終於被內卷的地鐵服務終結了。

作爲每天都要跟地鐵打交道的打工人,上流君只能說句:支持每個城市的地鐵都捲起來。

從裝修到服務,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們苦命打工人主打的就是全都要。

除了地鐵部門在裝修和服務上內卷,打工人自己爲了提升通勤舒適度,也是屢出奇招,各種整活招數讓地鐵內卷等級飆升。

每個地鐵打工人入門必備的一個技能就是:見縫插針地搶座位。

畢竟在早高峰的地鐵上,有座位的舒適區VS沒座位的苦命區,誰不果斷選擇後者?

△來源:微博@我的極品評論

有人眼巴巴苦等一路,就等着繼承位置的那一刻可以放鬆一下雙腿,沒想到卻被側方篡位,這種刺激恐怕只有九子奪嫡可以勉強pk一下了。

不多坐幾次地鐵,你根本想象不到打工人爲了上班有多努力。

有的地鐵出口位置荒謬到讓人分不清這是來上班還是上墳。

網友辣評:下一站,奈何橋。

上流君看了只想說,說不定在上班路上還能收穫一兜野菜,就問這個福氣誰想要啊?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死亡X號線,一旦在早高峰這個時段踏入,你就會由衷體會到什麼叫前胸貼後背。

但人與人之間的大愛之情就在此刻體現出來,哪怕你我是陌生人,但秉持着一諾千金這個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今天這個事地鐵上的朋友高低給你辦了。

有人在地鐵上見縫插針,有人在地鐵上自帶裝備。

看完這個哥們的封神操作,上流君不得不由衷地感嘆句:不愧是優雅之都上海。

但有的打工人在優雅和優秀之間選擇了憂愁,本想眯個好覺,卻被廣告商吵到想要尖叫。

人與人之間的悲歡並不相通,有人坐着,有人只想站着發瘋。

△來源:小紅書@豬蹄湯(搞笑版

或許應了那句話:世人慌慌張張,只爲碎銀幾兩。

地鐵就像是打工人的情緒放大器。在一輛擁擠的車廂裡,有悲傷,有痛苦,有麻木,有快樂……這些情緒都在一輛輛飛馳的地鐵裡醞釀、瓦解、反覆。

前不久有個熱搜上流君深有感觸,我國有超過14萬人在忍受單程超過60分鐘的極端通勤,每天往返花費6、7個小時的也大有人在。

很多人本該用於休閒的時間,卻被耗費在了乘坐地鐵等公共交通上。

然而生活還要繼續,苦中作樂、穩定發瘋纔是這屆打工人的主旋律。

“怎麼會這麼累,累得像留守老人頂着大太陽打了八十八桶井水又把它們背到了村頭給麥子澆水,最後告訴我澆的是鄰居家的地。”

△當代打工人精神圖鑑 | 來源:廈門地鐵樹洞

作者|薯餅

編輯|阿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