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啓小三通 恢復兩岸對話

(圖/本報系資料照)

2020年1月疫情爆發後,小三通鑑於抗疫考量暫時中斷,金廈民衆往返僅能仰賴價格高昂的大三通。然而伴隨疫情解禁國門逐步開放,10月13日至今桃園機場人潮絡繹不絕,對比金門水頭通關大樓卻人煙稀少,行政院從上到下不疾不徐推三阻四,面對衆多來往兩岸國人的民怨僅僅表示「目前沒有接到新的訊息」。

根據陸委會公開資料,2019年全年度往來小三通達202萬7570人次,金門民衆置產近在咫尺的廈門更有兩萬餘套,入籍金門的陸籍配偶亦已突破千人,顯示兩地在方方面面已經融合成爲共同生活圈,如今政府邊境禁令逐步解除,面對民生攸關的小三通卻未同步重啓,其中究竟是政治考量,還是專業評估?

今年7月下旬,交通部長王國材親口表示「國境開放,小三通就會開」。然而近月政府上下或者左閃右避,或者拖泥帶水,尤甚者更是兩手一攤,顯見政府對於小三通復航缺乏基本的誠意與態度,面對年底百萬臺商投票的權益更是形同漠視。

小三通對於兩岸的意義,並非僅限於形式上的交通往來。2001年兩岸宣佈小三通實施以來,兩岸放低了長期緊張對峙的情勢,而後更進一步發展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的「大三通」。無論是對於金馬地區的觀光及經貿發展,或者是衆多臺商臺胞的返鄉便捷,甚至是兩岸及區域和平穩定,小三通都有不可抹滅的價值與意義,如同小三通首航十週年之際,時任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的邱垂正教授在《金門日報》表示「小三通是兩岸人民直接往來最便捷管道,並在兩岸劍拔弩張時發揮極大緩衝作用。」蔡英文總統也在視察小三通港區時指出「小三通是兩岸關係的重要里程碑,它印證了兩岸之間只要能前瞻未來發展,展現善意互動,雙方可以擱置爭議、存異求同,共同爲人民謀求福祉,創造兩岸和平新局」,顯見小三通開放是朝野的共識,如今邊境解封逐步開放,面臨選舉與年底返鄉將屆之際,無疑更是政府必須優先考慮的重要工作。

小三通復航問題近來已經成爲社會熱議的焦點,立法院屢次質詢攻防、金門鄉親連署拜會政府部會、民調顯示超過7成金門縣民希望恢復金廈小三通等等,政府若是持續採取拖字訣來面對逐步高漲的民意,不僅影響小三通開放與否的問題,同時更牽動着後疫情時代海峽兩岸航點與交流活動的恢復。因此希望政府能夠確實履行蔡總統在國慶所言「兩岸邊境解封之後,能夠逐步恢復,兩岸人民之間健康有序的交流,進而舒緩臺海的緊張情勢」。誠然官方的雙邊對話此刻若是道阻且長,或者且從小三通的恢復來嘗試重啓交流。(作者爲臺灣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