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交擂臺賽 美露敗象

(圖/G7 Japan 2023官網)

最近拜登總統的亞太行程突然縮水,使得友邦對美國的信用產生質疑。尤其是巴布亞紐幾內亞,該國忙了幾天,就是爲了迎接拜登的3小時到訪,結果拜登卻爽約了;同樣的還有本來要在澳洲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也臨時改到G7廣島峰會期間舉行。因爲參加完日本G7峰會後,拜登就得趕快返國處理政府債務上限的僵局。

拜登如今連內政都擺不平了,如何顧得了外交?尤其美國大選即將開跑,拜登要再度造訪南太平洋島國的可能性極低,這回取消行程對於美國拉幫結派抵制中國的成效將造成打擊,讓友邦質疑美國真的靠得住嗎?

此次G7峰會,議題從人工智能到能源危機等各方面,還有俄烏局勢和中國問題。雖然面對6月1日債務上限的大限日,拜登還是赴日本參加G7峰會,主要就是要證明,美國一方面支持烏克蘭,同時還能保持在印太區域的防衛角色。

G7佔全球GDP的比重如今不到一半;在G20中,G7的GDP佔比已小於其他G20成員,可見G7的影響力下降不少。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G7和G20的角色也隨之改變。由於中俄兩國都屬G20成員,G20因俄烏問題而陷入僵局,相對地,G7反而因俄烏戰爭而團結。

此次在日本廣島舉行的G7峰會,日本還邀請了印度、巴西、韓國、越南和澳洲,及非盟輪值主席國科摩羅、太平洋島國論壇主席國庫克羣島、東盟主席國印尼等參加,以壯聲勢,甚至有意取代陷入僵局的G20。上月G7外長會議後發表聯合聲明,對中國在東海、南海的活動表示關切,並重申對臺灣立場不變,臺海的和平穩定至關重要,但G7並不願意更加惡化與中國的關係。

在G7峰會舉行的同時,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前駐俄羅斯大使李輝正前往訪問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和俄羅斯等國,及比利時布魯塞爾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同各方溝通。

而大陸今年首場重大的「主場外交」活動「中國-中亞峰會」也於18日在西安登場,和G7峰會打擂臺賽。這些國家都是內陸國,對於一帶一路有高度的期待,同時也受惠甚多,因而與中國的關係良好。雖然這些國家都曾是前蘇聯的加盟國,但因俄羅斯原本就無法增進其發展,再加上俄烏戰爭更使得俄國愛莫能助,致使中國捷足先登,普丁也只能望洋興嘆。

相形之下,美國在亞太的勢力拓展,因美國內部問題而顯得力有未逮,使得區域盟友起疑不安,相對中國的穩紮穩打,繼中東地區勸和促談的成效卓着後,又在中亞地區站穩腳步,這回合的美中外交戰,美國已漸漸顯露敗象了。(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