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續簽? 美大使:將談判但非板上釘釘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15日表示,中美將在未來幾個月就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展開談判,但能否順利續簽並非「板上釘釘」。圖爲伯恩斯15日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說。(取自觀察者網)

美國駐中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15日表示,他已與中方就續簽有着40多年曆史、已於今年8月底到期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展開磋商,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展開談判,內容亦需進行現代化更新。至於雙方能否順利續簽並非「板上釘釘」,前景仍不明朗。

據觀察者網引用路透報導,伯恩斯近日返回美國,並於當地時間15日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就中美關係發表演說。

伯恩斯表示,這項協定是美中合作的「基石」,幾周前他在大陸與中方代表已開始討論續簽一事,將在「未來幾個月展開談判」。至於是否要延長這項協議,達成一項新的協議,以及將涉及哪些問題,「我認爲這很複雜」。

他指出,現有的協定內容沒有考慮到關於人工智慧(AI)、生物技術、機器學習和量子數學等方面的進步。

伯恩斯並表示,他認爲協定續簽的前景並不明朗。「我們都提出了必須將其更新爲現代化版本的期望,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一定會達成一致。我認爲雙方都同意這一點。」

作爲兩國科技合作的重要象徵,中美在1979年建交時簽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確定雙方在太空、能源和環境問題等廣泛領域開展合作,該協定每5年續簽一次,40餘年從未間斷。

協定在今年8月27日到期後,由於當時兩國甫重拾1月氣球事件後的對話,未傳出續簽的消息。直到11月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後,雙方同意啓動續簽磋商,並同意建立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機制等,釋放出正面訊號。

不過,拜登政府也面臨國內反對聲音。有部分國會議員認爲應該廢除協定,理由是擔心相關產業間諜、強制技術轉移,甚至助長大陸軍事現代化。但支持續簽的美國人士則稱,不續簽會失去洞察大陸技術進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