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進入「新常態」 陸學者:不舒服但只能和平共處

中美關係進入「新常態」,陸學者:「不舒服」但只能和平共處下去。(示意圖/shutterstock)

經過日前的「拜習會」,中美關係趨於和緩。大陸學者認爲,若下屆美國政府延續當前對中戰略基調,中美相對穩定的態勢或能延續,雙方關係可能會逐漸進入一種新常態。此外,中美關係肯定無法回到過去,但也未必無限下滑;兩國在這樣的關係中都感到某種「不舒服」,但也只能和平共處下去。

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於澎湃新聞撰文,提出上述觀點。他表示,新常態是否可持續還很難說,一次突發危機、一連串消極互動就可能斷送這一趨勢,明年美國大選更是巨大的不確定因素,因此還需要持續觀察。

達巍指出,正在出現的「新常態」跡象,是由四個中美兩國逐漸浮現的共有觀念支撐起來的。第一,中美逐漸能夠比較平心靜氣地接受一個現實,即中美關係在相當長時間內都將是一個以消極面爲主的關係,而這種結構性變化,在可見的未來很難扭轉。

第二,中美也都逐漸確信,雙方都不希望中美關係徹底攤牌,走向全面脫鉤甚至軍事衝突。他舉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在去年印尼峇里島與今年APEC舊金山峰會的會面,都是在克服困難後,再次發出穩定訊號。

第三,中美兩國都只能接受一個現實,即兩國的力量都是有限的,無法完全實現各自理想狀態下的戰略目標。在中美博弈中,只要兩國戰略政策得當,不太可能出現一方「速勝」而另一方「速敗」的情形。第四,經過這幾年的激烈博弈,中美兩國也都看到了各自國內發展的韌性。

達巍認爲,以上四點逐漸浮現的認識,構成了中美關係進入新常態的觀念基礎。舊金山峰會前後中美兩國政府逐漸建立起來的高層和工作層接觸機制,則給這種新常態帶來了機制基礎。他強調,中美關係肯定無法回到過去,但也未必無限下滑;兩國在這樣的關係中都感到某種「不舒服」,但也只能和平共處下去。此可稱爲「不舒服的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