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衝突要徹底爆發?俄專家:一個跡象出現,美國要對中國動手

布林肯訪華的風波如波濤暗涌,讓中美關係再度成爲國際社會的焦點。這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中國之行,雖然行程緊湊,但似乎未能如願以償,甚至在回國後掀起了新的波瀾。

布林肯訪華前夕,在美國國內的記者會上,他曾高調宣稱要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結果,這些言辭在他抵達中國後,化作了一次次嚴肅的會談。

據華爾街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布林肯在會談中多次提及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問題,試圖通過外交手段施壓中國。然而,中國方面態度堅定,明確表示不會在外部壓力下改變自己的外交政策。

更有甚者,媒體透露出布林肯私下威脅說,如果中國不按照美國的要求行事,美國將考慮將中國排除在全球美元支付和結算體系之外,作爲一種經濟制裁手段。然而,這一威脅並未得到中國的任何妥協,反而引發了中國更爲強硬的迴應。

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返美后,美國在臺海地區的軍事活動驟然增加。種種跡象表明,美國試圖通過強化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來對中國施壓。然而,這一策略也被中國敏銳地察覺,中國立即加強了在南海的巡邏和防禦措施,雙方的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

與此同時,俄羅斯國際問題專家瓦西里·卡申對這次中美互動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當前中美關係已經顯現出“非常令人擔憂”的趨勢。這不僅是因爲雙方在經濟和軍事上的摩擦不斷升級,更因爲這種對立態勢將對全球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布林肯訪華之前,就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高調宣佈,將配合國會通過的臺海議案,與中國領導人展開對話。這個所謂的議案,其實是美國國會不久前通過的一項專門針對臺灣地區的軍事援助法案,撥款高達80億美元。布林肯此行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在會談中向中國施壓,要求其在臺海問題上讓步。

在與中國外長王毅的會談中,王毅開門見山地指出,中美關係雖然有所緩和,但負面因素依然在上升。王毅的評價冷靜而中肯,明確傳達了中國的立場。布林肯在會談中處處碰壁,未能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黯然返回美國。

回國後,布林肯的態度驟變。5月1日,他公開呼籲世界衛生組織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今年的大會。這一言論無疑是在挑戰中國的底線,立即引發了中國外交部的強烈迴應。

布林肯的舉動不僅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激化了矛盾。在他返美后,美國在臺海地區的軍事活動明顯增加。與此同時,中國也加強了在南海的防禦部署,雙方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俄羅斯國際問題專家瓦西里·卡申對此深表擔憂。他指出,中美關係的對立態勢對全球政治格局有着深遠影響。布林肯的中國之行,不僅未能改善中美關係,反而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未來,中美如何應對這一系列複雜的挑戰,將成爲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一再強調,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國的言論嚴重違反了一箇中國原則,也違背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內容。

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中的紅線。中方多次敦促美方遵守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將不支持臺獨的承諾付諸行動。

發言人最後強調,一箇中國原則已經成爲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任何打“臺灣牌”、企圖“以臺製華”的陰謀都不會得逞,必將遭到國際社會的反對和譴責,註定失敗。

與此同時,俄羅斯國際問題專家瓦西里·卡申在分析了中美近期的一系列動向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瓦西里·卡申指出,中美關係的前景不容樂觀。雖然雙方都在不斷試探對方的底線,但中國不會在現階段立即對美國採取反擊性措施。他認爲,中美之間的博弈將繼續延續,但雙方都不會輕易讓步,未來的局勢將更加複雜和多變。

卡申特別提到,中國在臺海問題上的立場堅定,而美國在這一問題上頻繁挑釁,導致兩國關係持續緊張。然而,他也認爲,中國將採取更加長遠的戰略,逐步在國際舞臺上獲得更多支持,而非急於對美國採取直接對抗的措施。

當布林肯與他的團隊踏上中國的土地時,他們的心中已經裝滿了與中國交鋒的準備。布林肯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的言論、美國國會通過的針對臺灣的軍援法案,都預示着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俄羅斯的國際問題專家瓦西里·卡申對此深感憂慮。他認爲,中美關係的緊張局勢不僅是兩國間的問題,還可能對整個世界的穩定造成深遠影響。卡申指出,中國的策略一向是沉着應對,不會輕易在國際舞臺上展示憤怒。儘管當前中國暫時按兵不動,但一旦局勢發生變化,中國會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

在中美關係的博弈中,美國高層顯然低估了中國的決心和策略。他們頻繁在臺灣問題和南海問題上挑釁,試圖通過這種方式遏制中國的發展。然而,中國處理國際事務有着自己獨特的節奏,不會被美國的挑釁所左右。

卡申進一步分析,當前俄羅斯不必過於擔心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中國明白問題的癥結所在,也願意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共同應對複雜的國際環境。

對於中美關係的未來,卡申的看法清晰明瞭:如果美國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行進,執意與中國對抗,結果將是自食其果。儘管現在美國可能暫時感到得意,但最終將爲自己的決策付出代價。

這種國際間的角力,不僅考驗着兩國的智慧和耐心,也在重塑全球的政治格局。中美關係的每一步變化,都牽動着世界的神經,而這場博弈的最終走向,仍需時間去揭曉。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