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落榜,90%的原因是初一初二時,沒注意這些問題
作者:主創團·哎呀媽
自打“中考分流”後,許多初中父母總在擔心自家孩子擠不進賽道這件事。
尤其到了初三,像是一夜之間瘋狂打了雞血一樣,各種刷題、查缺補漏,試圖用一年的時間迎頭趕上。
有這份拼勁和用心,自然是好的,只怕單單在初三這一階段發力,也未必能如願考上高中。
畢竟初一初二時沒有注意這些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中考落榜。
有位初三班主任曾向教育案例研究專家王曉春提問:
學生就要中考了,可大部分人的學習狀態很不好。
有的作業不按時完成,有的總覺得學習是爲了老師、父母,甚至篤定“讀書無用”。
面對這班學生,她有很大的無力感,不知道該怎麼轉化學生對自我的教育,更好地迎戰中考。
爲此,王曉春一針見血指出問題的關鍵:
對孩子而言,中考這件事自己遠沒父母和老師緊張,潛意識裡會認爲學習不是自己的事,是大人的事。
再說,整個學習的體驗過程都偏消極、不快樂,孩子實在很難投入其中。
換句話講,就是“孩子不急大人急”,那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孩子,學習狀態根本沒擺好。
事實上很多父母和孩子,誤認爲衝刺中考只需要在初三花心思用功就行,初一初二階段遲遲沒進入狀態。
剛上初中,一切都覺得新鮮,新學校、新科目、新老師、新同學……唯獨忘記自己已經是中學生。
到了第二年,作業量開始加大,老師對學習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些還沒來得及調整好狀態的孩子,開始覺得吃力,腦子裡那根弦緊繃在那裡。
如果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狀態沒擺正,很容易就會因爲壓力過大,心態開始崩了。
心理學早有研究:人在高壓中,智商會下降。
那些沒有做好心理準備、認清自身問題的孩子,很難輕鬆清醒地贏下中考這場戰役。
心理專家陳默老師總結過這樣一句話:“中國的孩子已經變了,可家長卻還沒跟上。”
這句話同樣適用在初三孩子身上。
十幾歲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尤其是初二,孩子的身心變化很大,開始在意自己的感受,想法特立獨行。
如果父母還是“老三樣”——說教、批評、打壓,孩子分分鐘反抗爆發。
之前遼寧就有一個初三女孩,因爲學習狀態不是很好,媽媽平日裡習慣嘮叨講道理。
她聽多了心情不爽,就和媽媽大吵一架,結果放學後乾脆離家出走跑去網吧,寧可在外面睡覺也不想面對父母。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故意叛逆、厭學,而是父母沒及時調整教育方式,總是習慣沿用過去的做法。
“非打即罵”這一套,對小孩可能有震懾力,但對於自我意識愈發強烈的初中孩子來說,簡直不可理喻,絕不輕易就範。
有個中考失利的孩子在網上,聲嘶力竭控訴道:
正是初三時父母說考不上高中就打斷自己的腿,她每天都害怕成績下滑,擔心被打,午覺根本睡不好,一個個噩夢接連着做。
無論哪個學科老師對自己不好,都要抗住巨大的心理壓力保住成績。
可這麼做,她依舊沒辦法愛上學習,和曾經那段糟心的初三備考經歷和解。
父母簡單粗暴的教育,是孩子學習的死敵。
不更新自己的方式方法,只會一步步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身邊一位教師朋友,帶過好幾屆初三生,發現中考失利的孩子最大問題還是:
初一初二基本功沒學好,一到初三就原形畢露。
有個男孩就是這樣,刷題很認真,錯題本一本本地抄,不同學科的知識點一條條地背,特別熱衷於研究難題。
但考起試來,基礎性問題錯得一大堆,看到自己錯哪了瞬間恍然大悟,可下次還是會犯。
因爲每次習慣看試題解析,他很少真正動腦思考題目的底層邏輯。
他媽媽找過這位教師朋友,說初三了勞心老師多帶帶,還問有沒有補習資源透露一下,實在見不得孩子這麼努力,卻始終沒有進步的跡象。
但朋友多次強調,中考沒家長和孩子想象得那麼難,最重要是把基礎知識搞定,再繼續延伸,光靠惡補或者專攻難題,效果真一般。
網上有人分析過近年的中考情況,發現中考各類題型按難度比大概是3:5:2(易、中、難)。
即80%的中考題屬於基礎簡單題和中等題,只有20%是真正的難題。
不花時間抓基礎,花費大量的精力死磕佔比不大的難度題,這是本末倒置,甚至吃力不討好,對提升成績沒有任何幫助。
任何一門學科,如果不打學習的地基,就談不上掌握更深層次的知識體系。
畢竟所有的新知識,都是基礎點的延伸,沒有所謂的“循序漸進”,就難保衝刺階段的飛躍逆襲。
講了這麼多,相信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
初三這個階段雖然關鍵,但遠不及初一初二做好鋪墊,認真準備。
要想孩子順利過中考這道坎,父母們要學會未雨綢繆,提前做好這三件事:
1、引導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主動投入學習
一位孩子中考560分的深圳媽媽講到,自己和身邊幾位孩子也考高分的父母一樣,平時不雞娃,傾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孩子剛上初中,學習的科目變多了,難免覺得煩,但她會引導孩子去發現不同科目有意思的地方。
比如週末或者放假,她帶孩子去博物館、圖書館瞭解人文歷史;
放大長假就陪孩子外出旅遊,感受不同地區的文化和環境。
雖然關注孩子的課本學習,但不僅限於此,而是給孩子創設主動探索、學習的機會,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聰明的父母都知道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只有孩子心甘情願自己學習,他纔能有長足的進步。
2、閉上嘴,用行動表達對孩子的愛和關懷
心理諮詢師維尼老師在輔導的過程中,幫助過很多孩子青春期逆反的父母。
那些願意積極改變教育方式、控制住情緒、不嘮叨說教、決定順應孩子的父母,最後都順利化解和孩子之間的衝突危機,改變了孩子的學習狀態。
有位初三女孩反饋說,父母變得溫和好相處之後,自己也很羨慕那些父母孩子親密無間的家庭,於是決定改變自己,努力學習。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自我,但不代表他們不懂事。
只要父母意識到問題,及時調整,不說讓孩子厭煩、壓抑的話,在生活和學習的細節上身體力行表達愛,孩子終究會感受到,並銘記在心。
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關注,孩子的進步和成長指日可待。
3、關注孩子的“下課後”時間,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初中生的學習內容和節奏,和小學截然不同,老師也不可能盯得很緊,這就更需要父母的引導。
放學後,不要催促孩子趕緊寫作業,可以先問問孩子在學校學了什麼,瞭解孩子都有哪些基礎知識。
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作息計劃,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思維,教導他有效利用時間。
比如勞逸結合,既有閱讀、寫作業的時間,也有運動、休息的安排。
該玩的時候好好玩,要認真學習的時候不馬虎糊弄。
養成良好的作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才能守住自己的本分,好好學習。
人們總說,孩子一路的成長,是父母這輩子最大的修行。
的確,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站着用心、認真、睿智的父母。
不管孩子此時此刻處在哪個階段,對父母來說,都是需要學習、接受挑戰的重要關卡。
父母懂得未雨綢繆,和孩子站在一起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相信孩子一定能在滿滿的安全感裡,穩穩當當地走向人生下一個階段。
祝願備戰初三的孩子們,最後都能如願以償,更願所有的家庭,都能收穫屬於自己的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