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記敘文要體現真實生活和思考

■本期聚焦·中考作文複習策略②

寫好中考作文的關鍵,在於平時對生活素材的積累、提煉、感悟,然後落實於語言表達。對於初三學生來說,無論是命題還是半命題作文的題目,幾乎都由“人與事+價值觀暗示”組成,近三年深圳市的中考作文題目可以佐證:

2023年題目爲《把學到的用起來真有意義》——“事”指重心在學以致用的過程和創意;“價值觀”指有意義,題中的“真”表示驚喜,對價值觀的確認。

2022年題目爲《是你讓我超越了平常的自己》——“人”指“你、我”,“事”指“讓”(幫助、促使),強調對思想、價值觀或情感的突破性啓示;“價值觀”指超越自己(突破“舊”的行爲習慣或觀念)。

2021年題目爲《這創意,讓我激動不已》——“事”指生活或學習中的某個小創意,覆蓋面很廣;“價值觀”指創造與突破帶來的自我驗證與肯定。

如何積累素材

既然是記敘文,那麼對人與事的積累就十分重要。學生平常要注重觀察體驗生活,觀照身邊的人與事,並向名著範文學習表達技藝,準備好體現真善美的真實素材。素材應具有一定的特別性,或學生對素材有特別的認識體驗。比如人與事的新穎度,或者新視角帶來的新發現、新思考。價值觀表達也可以有一定的情感傾向性。記敘文一定要有細節過程,文脈清晰,前後有呼應,要圍繞立意對材料剪裁修飾,纔會生動形象,化繁爲簡,直指主題。流水賬式的敘事,會弱化立意甚至無意中偏離主題;信馬由繮式的隨意敘述,易造成敘事與立意無法統一。好作文在敘述中會時時透出思想的銳利或情感的感染力。

少年生活天生是詩。那些善於發現美的中考生,總是給閱卷教師帶來意外驚喜。在歷年初中學生作文練習中,我常常看到靈氣十足的佳作,儘管許多作文僅算是有待雕琢的璞玉。有個學生詳細描寫了自己學習舞蹈《鴻雁》的三個階段的轉變:從筋骨痠痛到身體協調,最後在草原看到了真正的鴻雁飛翔、駿馬奔騰,自己的舞蹈才完成了質變,其內涵已經觸摸到藝術學習進階的真諦。可見,用純真之心去認真體驗生活與時代的學生,作文靈感如甘泉涌出。作文的技術是駕馭語言,本質則是感受生活與時代。

如何打磨細節

中考作文易犯的毛病是缺乏素材,特別是細節,而記敘文的個性,往往體現在細節描寫。如果事、理、情融合不好,學生就會直接表達哲理或情感,俗稱“戴帽子”。這樣的記敘文會單薄空洞,文體特徵不明顯,缺乏感染力。記敘文中的理與情主要是通過敘述來間接表達,即融情、理於事的敘述中。對初中生而言,寫作素材應不離身邊人、身邊事,這就要求考生平時多從平實處着眼蒐集素材,多發掘思考素材背後的主題立意。

敘事要求主要用描寫來表達主題,最好不要直接過度抒情或總結哲理。這是記敘文與散文隨筆的區別。比如學生中考模擬作文《幸福的顏色》開頭:“這世上,有着很多美麗的顏色。有象徵着寬廣天空的蔚藍,有象徵着蔥鬱森林的翠綠,也有代表着深沉愛情的紅色……這些五彩繽紛的顏色構成了幸福的顏色。而對於我來說,代表着幸福的顏色,是金色。”這樣的敘述稍顯空洞,且無具體形象,未能直入正題。如果改爲“幸福如果有顏色,一定是金黃色——就是媽媽每天擺在桌上的煎雞蛋、香蕉、土豆餅的那種顏色!”就會更爲真切。有些學生將散文的抒情方式直接用於記敘文,這是不妥的。記敘文要有具體人與事的描寫作爲主體支撐,不可天馬行空。

如何彰顯感染力

一些學生在作文末尾按套路進行點題,這固然沒有錯,但點題也要彰顯記敘文的特徵,不要直接像議論文一樣進行總結式點題。比如中考模擬作文《那天,我撿到了快樂的鑰匙》的結尾:“我將瓶蓋打開,把螢火蟲從瓶中都放了去。看到它們都擁有了自由,我心裡變得快樂起來。連螢火蟲都有這份不屈不撓、永不言敗的精神,可我卻沒有。我也應該像它們一樣遇難而上,在坎坷面前去反抗、去拼搏。我要懷抱一種像普希金的‘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的信念去對抗挫折。那天,我撿到了快樂的鑰匙。”

這樣的主題很好,但議論式表達顯得生硬,與記敘文體不協調。結尾可改爲:“我被小傢伙感動了,打開瓶蓋把它們都放了去。它們東搖西晃地飛了出來,繼續在夜空中閃爍微弱的光芒,無聲,也不耀眼。但我感覺好像放飛了一個個小太陽。擁有不屈的翅膀,受傷了,也能再飛翔。”用描寫增強感染力,更能體現記敘文的特徵。

記敘文要把描寫作爲重頭戲,教材中那些範文手法大可一試。比如《尊重》一文,有學生這樣描寫:“我與朋友在公園廣場的一角休息,可是一些吵鬧聲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原來,有一對藝人在這裡唱歌,他們面前有一個空木盒。一個男人路過時,將盒子碰倒了,也沒有把它擺好,只是把一張100元鈔票甩在被碰倒的木盒旁。這時,其中一位藝人不卑不亢地說:‘先生,還請您將盒子放好,此外,我們的目的並不是乞討,而是希望有觀衆來觀看欣賞。’那男人不耐煩地說:‘憑什麼啊,給你們的錢還不要?’另一個藝人明顯要發作了,生氣地站着。”

雖然描寫是清楚的,但顯得稚嫩,敘述過程應該有指向主題的剪裁和情感注入。這樣改一下就不一樣了:“鄰近的公園草坪上飄來歌聲,一對藝人面前放着一個木盒子。一男子匆匆而過,盒子被他的腳帶起,翻了個跟頭,男子看見那個盒子,卻沒看藝人一眼,掏出一沓百元鈔票,從最上面隨手搓出一張,扔到盒子旁。其中一位彈唱的藝人停了下來,不卑不亢地說:‘先生,還請您將盒子放好,我們的目的不是乞討,而是希望有觀衆來觀看欣賞。’那男人用眼角掃了他倆一眼,不耐煩地說:‘給你們的錢還不要?再說你們唱得並不好,給錢都不錯了。’空氣被他囂張的聲音震得一顫一顫的。‘那麻煩你把錢拿回去,把盒子恢復原位,好嗎?’藝人坦然自若地再次強調。那男人一愣。夕陽恬靜地灑在每個人身上,另一個藝人瞪着那個男人,想要發作。那個男人有點心虛了。盒子旁邊那張百元大鈔在晚風中顯得輕飄飄的,似乎要隨風飛走。”學生在寫記敘文時,要處理好詳略、虛實、內外、環境與人物等辯證關係,使敘述有凹凸起伏感,從而突出重點,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作者系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學術委員會負責人、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