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駿違約,虹橋最後一縷民企之光熄滅

在中駿宣佈美元債違約後,一位還在虹橋的房企人士說:虹橋地產一條街最後一點星火,也滅了。

從2021年10月4日,花樣年成爲首家公開債務違約房企,至今,整整2年的時間裡,“暴雷”兩字,已經從“震驚”,變成了“平常”。

而這期間,虹橋地產一條街,更是從“繁榮”走向了“落寞”——在此之前,除了中駿,虹橋商務區的其他民企,都已經悉數“躺下”了。

現在,挺了2年後,“零違約”的中駿沒能逃脫殊途同歸的命運,一樣走向了違約、重組。

而更令人沮喪的是,中駿出清的時間,發生在“認房不認貸”政策滿一個月後。

這也間接說明:市場還沒有“活過來”。

中駿是在2017年時,把總部從“老家”廈門,搬到上海虹橋的。

搬遷背後,是中駿在2017年時,確立了“2018年500億元、2019年800億元、2020年破千億”的目標。

這是幾乎所有搬到虹橋房企的標準操作。

尤其是在上一個地產爆發週期的2016年,所有房企彷彿都被灌輸了“千億執念”。哪怕“千億口號”提出的時候,他們距“千億”還有“九百億”,都不妨礙他們相信:來了虹橋就能輻射長三角、啓動全國化、實現規模衝擊的目標。

於是在那幾年間,以閩系、川系和浙系房企爲代表的南方房企,紛至沓來,進駐虹橋商務區,設立全國第二總部。

最鼎盛時期的大虹橋,擁有大大小小的房企不下50家,或者是房企總部,或者是區域總部。

這裡確實交通便利,人才濟濟。當時有圈內人打趣:要跳槽時也很方便,出門拐個彎就到新東家。

行業興盛時是一榮俱榮,而下行時也成了一損俱損。

那些搬來的,也開始搬走——藍光、新力、祥生、弘陽、奧山等等,都已經打道回府。

還有一部分,是出售自己在虹橋核心區的辦公樓,搬去非核心區。

比如旭輝和融信,前者整售虹橋商務核心區恆基旭輝中心的兩棟大樓,其中一棟爲旭輝集團總部;後者是出售自己位於虹橋世界中心項目裡的總部大樓。

而中駿也早就在計劃出售自己位於虹橋中駿廣場的多棟物業,但不包括總部辦公樓。

除了推進資產處置,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中駿還已實施了包括加快物業銷售、延長債務期限及爭取新的融資來源、嚴控費用等不同的措施,以減輕流動性資金壓力。

在這些自救下,自2022年至今,中駿已經努力償還境外債(本金+利息)共約15.6億美元(約合113.9億元人民幣)。

但這些措施,仍並不足以抵抗中駿的債務壓力。

中報顯示,中駿半年末在手的流動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87.3億元,而一年內需要償還的有息債務,約125億元。

二者之間的缺口,有近38億元。

要想完全填補上缺口,中駿要麼靠獲得新融資,要麼靠銷售回款。

監管層對於中駿的融資助力,算是出了力,但出不盡全力——

去年年底,“金融16條”提出後,2個月裡,中駿就陸續與中國民生銀行總行、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等多家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累計獲得超430億金額授信。

但這些銀行授信,據接近人士透露,最後其實都沒有實際落地。

不過,在“中債增”上,中駿確實獲得了2筆合計21億元的融資——一筆是1月時發行的,規模爲人民幣15億元,期限3年,利率4.1%;另一筆是8月發行的,規模爲人民幣7億元,期限3年,利率4.28%。

另外,7月時,中駿還在境外獲批2.55億港元及8910萬美元(合計約8.9億人民幣)的多批次定期貸款融資,用於借新還舊。

但這些與其大規模到期債務相比,仍顯不足,民營房企融資環境仍難以破局。

銷售上,更是壓倒中駿的最重一根稻草。

在公告中,中駿無奈表示,踏入2023年第二季度,集團的銷售持續下滑,流動資金緊張狀況日益嚴峻,境外兌付債務壓力持續增加。

中駿的業績公告顯示,今年一季度集團的合同銷售金額約114.68億元,二季度爲86.16億元,而三季度暴減至46.08億元。

本就不夠覆蓋債務的現金流,疊加每季愈下的去化情況,中駿終於躺下:“即使本集團竭盡全力,流動現金及銀行存款可能無法履行當前和日後義務所需。”

於是,中駿選擇停止償還外部債務。

公告中披露,集團停付的第一筆,是2021年3月22日簽訂的銀團貸款協議,原本需要支付已到期的本金和利息共約6100萬美元。

這可能將導致中駿會有四支美元優先票據出現債務違約——這些票據原本於2024至2026年到期,未償還本金合共18億美元,但在此番中駿宣告違約後,可能會導致債權人要求加快償還債務,甚至採取相關行動。

也有媒體爆料,此次違約的導火索,並不是外債到期未付,而是一筆初始規模3.88億美元等額銀團貸滾續遇到阻礙。

此前外媒報道,中駿集團與銀團貸款的債權行溝通滾動續貸事宜,部分銀行同意續貸。該筆貸款其中一筆分期在9月30日到期,到期規模爲初始規模3.88億美元的15%,續貸方案是將貸款再續18個月,作爲代價中駿僅需償還15%分期款中的5%。

據悉,於今年8月末,中駿已獲全體貸款人口頭同意,獲准將貸款滾續爲2026年1月到期的新貸款。

但是,與貸款人簽署正式協議時遇到阻礙,中駿不願落實其將部分中駿商管股份作爲再融資質押增信的提議,以防後續需要該資產支持進一步滾續。因此無法在現有貸款15%分期款(本金及利息6100萬美元)到期前敲定再融資協議。

總之,中駿主動進行了境外債務重組。

不論是在大虹橋企業房企眼裡,還是全行業人看來,中駿能堅持至今,已是不易。

對中駿老闆黃朝陽的評價,也很高:“人品一等一”、“民間融資本事還是可以的”、“中駿甚至沒有大規模的裁員,目前的團隊人數在大虹橋房企裡依然算多的”。

於是,中駿的出清,也讓多位房企人士感覺到了“叵測”的絲絲絕望,尤其是在政策集中釋放一個月後的這個節點上。

8月底,全國範圍內,組合性新政集中釋放。包括全國性的“認房不認貸”,廣州及大部分二線城市下調首付比例下限,廣州、深圳及大部分二線城市下調二套房利率下限,超過10個二線城市取消限購、7個城市取消限購和限售,和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調整等政策。

但經過一個月的發酵,結果並沒有給中駿,給整個市場帶來太多扭轉。

億翰智庫數據顯示,從監測的40城數據來看,9月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爲1449.4萬平米,同比下行26.1%,環比上行12.6%。

另一個機構監測的國慶數據顯示,2023年國慶假期期間(9月29日-10月6日),35個代表城市日均成交面積較去年國慶假期(10月1日-7日)及2019年假期下降兩成左右。

落到中駿本身,9月單月,中駿實現合同銷售額約11.05億元,比8月還少。

現象背後,大家普遍認爲,政策有作用,但不大,且延續性不足。

廣東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國慶期間巡了幾天盤,整體感覺是:“成交量肯定有增長,但比預期差一些。而且市場降溫也挺快的,假期最後一天就沒什麼人看房了。目前看來,政策是有作用的,只是持續性不怎麼強。”

而億翰智庫也表示,在大力度政策的加持下,市場的修復仍存在不確定性。若恢復不達預期,年底前政策仍有放鬆的必要和可能。放鬆空間比如“二線限價鬆動,一線外圍限購調整”,億翰股份董事長陳嘯天說。

但陳嘯天也強調:當下房地產的問題,核心在經濟上面。

否則,上述還在虹橋的房企人士無奈道:“虹橋民企的最後一點星光也滅了之後,下一步,可能就要輪到混合制國企和接盤的基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