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撤離西方世界 轉戰東南亞中東南美能源礦產

中資控股企業投資的印尼新能源材料紅土鎳礦項目生產線去年9月26日開通,位於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青山工業園區。(圖/新華社)

幾年前中國資本在西方發達國家叱吒風雲,大量收購紐約豪宅和五星級酒店,以及西方國家知名企業。但是中國與西方關係惡化後形勢逆轉,現在中國資本正從西方國家撤離,轉戰東南亞工廠以及亞洲、中東和南美的採礦和能源項目,並以此鞏固與這些國家的的聯盟關係。

《華爾街日報》引述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一份有關中國投資的報告估計,今年到目前爲止,中國資本最大的接受國是鎳資源豐富的印尼,鎳是許多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原料。

報導說,以美國爲首的西方世界與中國關係惡化,中國正作出迴應,中國資本流動方向的轉向正是這一變化的體現。最近發佈的新指標顯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同比下降18%。比起在2016年創下的峰值下降25%。海外併購也驟減,因爲中國政府爲遏制資本外逃,收緊對外投資的規定。

分析人士稱,美國及其盟友正以國家安全爲由阻止更多來自中國的投資,中國國內民營經濟步履艱難,加上政府日益強調自給自足,也抑制中國的對外投資,此一趨勢將至少延續3-5年。

另一方面中國也在調整投資方向,以鞏固在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等領域的主導地位。此外,中國正聚焦於資源豐富的海外市場,將加大對東南亞、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的投資力度,但這些投資規模還不足以抵消其他領域交易萎縮的影響。

報導指出,全球各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都在減弱,不僅僅是中國。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顯示,在通貨膨脹、經濟衰退擔憂和金融市場動盪的情況下,2022年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的對外投資同比下降了14%。而來自中國的投資更下降達18%,尤其是在發達經濟體的投資,這也是中國與西方進行經濟脫鉤的跡象。

2016年之前中國政府積極鼓勵本國企業到海外投資,以幫助擴大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數個知名企業集團將大筆資金投向全球銀行、連鎖酒店和電影院,這場收購熱潮讓人回想起上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在美國等地的大舉收購資產的歷史。但是2016年之後,中國收緊了資本管制,並加強對企業交易的審查。隨着中國與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關係惡化,針對中國公司收購交易的態度也變得更加強硬。

報導表示,據美國智庫提供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企業在G7的投資額爲840億美元,約佔中國海外投資總額的一半,但是2022年中國在G7經濟體的投資總額已降至74億美元,僅佔當年中國海外投資的18%。歐洲智庫數據也指出,2022年中國在歐洲的海外直接投資達到10年來最低點,只剩約88億美元。

報導引述智庫報告分析稱,去年中國公司和國有實體在亞洲、南美和中東地區的投資總額爲245億美元,比2021年增長了13%,表明隨着疫情的消退,海外投資活動略有回升。即便如此,現在中國脆弱的經濟形勢和地緣政治壓力使得中國對外投資不太可能回升到2015年前後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