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視野-非銀行支付不能「無照駕駛」

應該說,這些年來支付機構對推動支付服務創新、改進和提升支付服務水準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業務快速發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違規經營、挪用客戶備付金等風險事件時有發生,部分機構未經許可違規從事支付業務,擾亂了金融秩序,客戶合法權益缺乏有效保障。

這其中,未經許可從事支付業務又有3種情況:一是無證經營銀行卡收單核心業務;二是無證經營網路支付業務;三是無證經營多用途預付卡發行與受理。

無證機構不受相關監管規定的約束,其直接開展商戶資金結算和預付卡發行,自行控制和支配相關資金,可能產生截留、挪用商戶資金的風險。現實中,已發生多例無證機構挪用商戶結算資金或持卡人預付資金等風險事件。

另外,無證機構在商戶和客戶拓展、技術設施、終端機具、客戶資訊管理等方面也缺乏保障措施,極易造成客戶資訊泄露等風險。此外,無證機構爲了搶佔業務往往「無底線」競爭,擾亂正常市場秩序。

2016年以來,人行會同13個部委制定並印發了「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專門組織開展風險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

同時,人行對已經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支付機構也加強了管理。除了透過分類評級加大機構市場退出壓力外,還透過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工作,遵循「總量控制、結構優化、提高品質、有序發展」的原則,透過推動機構合併、調減業務範圍、登出許可證等方式,增加市場退出管道。目前,大陸支付業務許可證已由271張下降爲247張。

同時,司法機關也加大了對無證從事支付業務的打擊力度。不久前,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於辦理涉互聯網金融犯罪案件有關問題座談會紀要」強調,非銀行機構從事支付結算業務,應當經人民銀行批准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成爲支付機構;未取得支付業務許可從事該業務的行爲,情節嚴重的,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刑事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準備從事支付業務的企業,透過投資併購來間接獲取進入市場的資格。近年來,支付市場發生的投資併購事件大大增多,參與投資併購的企業涉及地產、電器、電商等諸多領域,他們以曲線方式進入支付市場,從事非銀行支付業務。

譬如2014年12月,萬達集團與快錢公司簽署戰略投資協議,萬達獲得快錢控股權。而最近備受關注的美團點評,也於2016年9月完成對支付機構北京錢袋寶支付技術有限公司的全資併購。

未來,隨着備付金集中存管、「網聯」平臺上線,大陸非銀行支付行業格局將在改革創新中加快調整,支付行業發展將繼續呈現複雜性與不確定性等特點。

對此,監管部門應該進一步樹立監管權威,加強對支付行業的監管;非銀行支付從業各方應進一步增強合規意識,共同推動支付行業更加規範、健康、平穩發展。(本文摘自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