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信院牽頭 全球首個代碼大模型國際標準成功立項通過

【太平洋科技資訊】近日,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分局第十六研究組(ITU-T SG16)在法國雷恩召開的全體會議上,一項名爲《基於人工智能的代碼生成技術要求和評估方法》的國際標準項目成功獲得立項通過。該項目由中國信通院牽頭,聯合華爲雲等產學研機構共同提出,是國際上首個代碼大模型的標準項目。

我們要明確一點,代碼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技術的一種,它能夠根據輸入的代碼需求自動生成相應的代碼,大大提高了編程效率。此次《方法》標準的制定,無疑爲全球範圍內的代碼大模型應用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和管理依據。

該《方法》國際標準圍繞代碼大模型相關的通用能力、專用場景能力和應用成熟度,從多個維度提出了全面且具體的技術和管理要求。具體來說,該標準考慮了代碼大模型的輸入多樣性,即其能夠處理各種類型的代碼需求;任務多樣性,即其能夠適應多種類型的編程任務;語言完備度,即其能夠支持多種主流編程語言,以保證生成代碼的準確性;結果可接收性,即其能夠滿足用戶對生成代碼的質量要求;結果準確度,即其生成的代碼能夠準確地實現用戶的需求。

華爲雲表示,此次國際標準項目的成功立項,具有多重意義。首先,這標誌着全球範圍內對代碼大模型的整體技術框架形成了認同和共識。這意味着,隨着代碼大模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技術標準和規範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此次華爲雲的提案得到國際標準的認可,無疑將推動全球範圍內的代碼大模型標準化進程。

此次立項通過也爲提升代碼大模型能力、拓展未來的應用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制定國際標準,我們可以對代碼大模型的能力和應用進行規範化,這將有助於提高代碼大模型的質量和可靠性,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全球的軟件開發領域。此次立項通過也標誌着我國科技企業在智能化軟件工程領域的技術探索受到國際認可。這不僅是對我國科技企業的肯定,更是對我國在智能化軟件工程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研發實力的認可。

打開APP,閱讀體驗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