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攤牌”後,美歐爲何集體噤聲了?

中俄最新的“聯合聲明”,表明了中俄關系再確認和進一步提升。用美國人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兌現對“盟友”的堅定的承諾”。在美歐強力指責施壓中國對俄關係的情況之下,中國對俄“堅定的承諾”等於是向美歐“攤牌”,本以爲會暴跳如雷橫加指責,沒想到美歐卻集體噤聲了,這是爲何?

在普京這一次訪華之前,美歐對中國對俄關係政策是橫加指責。美國甚至威脅,要把中國踢出SWIFT結算體系。訪華的布林肯也威脅“如果中國無法處理‘援俄’的問題,那麼就交給美國去處理吧。”

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中俄這一明顯提升戰略合作關係的聯合聲明也就有了中國對美“攤牌”的意味了。這一萬言的聯合聲明,可以說是有兩大特點。

一是體現了中俄全方位的合作。可以說是具體到國際局勢以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衛生等方方面面合作細節,真的是“超越聯盟”的合作關係。

二是合作的矛頭可以說是直指美國霸權。聲明中例舉了在應對各種地區熱點、區域衝突以及公共國際危機難題方面,都體現了合作對抗美國霸權的意味。

突出表明了雙方共同維護自身安全和利益以及維護世界局勢穩定和推動世界變革朝向有利於中俄的方向發展的強烈願望,這在最大程度上體現了中俄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理念。

美歐原指望着通過施壓警告威脅能夠迫使中國疏遠俄羅斯,也就是停止所謂的對俄的“支持”,沒想到中俄合作卻進一步升級了。

這等於是在明確警告,對中國的指責施壓或制裁越是嚴厲,或者說中國感受到了壓力越是強烈,對俄合作的必要性就會增強,中俄合作就會升級。

重要的是,美國正在推動與中國脫鉤斷鏈,扼殺中國復興強國進程的意圖非常明確。既然支持俄就是對美國的最大消耗與牽制,既然美國已經視中國爲“敵”。此時,中國也只能是通過與俄羅斯這個大國的合作來共同應對美國的打壓,這已經是不二的選擇了。

儘管美歐在普京訪華之前強力指責施壓,可奇怪的是,在中俄發表了聯合聲明之後,卻有些意外集體噤聲了。

歐洲方面基本上沒有多少的報道評論,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在簡報會上則說到:“我們在這次會晤中沒有看到任何令我們感到意外的東西”,華盛頓也沒看到中國領導層“急於”爲莫斯科武裝力量提供支持。

從柯比的言詞中,可以明顯的體會到兩層意思。

一是美國方面意在弱化中俄這一次外交互動。不想產生美國對華施壓無效的感覺。更不想讓外界感受到美國對中俄合作加強而非常憂慮和不滿的意味。實際上就是不想讓外界意識到美國對中俄的無可奈何,不想讓外界太過於關注中俄合作對世界局勢對美國霸權產生的重大沖擊力和影響力。

二是直接“否定”了中國爲俄提供軍事支持,也就表明美國選擇了“裝聾作啞”。

此前美方還把中企與俄的正常貿易視爲是向俄提供武器部件和武器生產能力幫助,並因此而給予了制裁,美國還威脅要把中國踢出SWIFT。

柯比用了一句,沒看到中國“急於”爲莫斯科武裝力量提供支持,這顯然是心虛的表現,也折射出了其真實的心理活動。那就是美國一旦出手,中國則有可能“急於......了”,顯然是面對“攤牌”不想刺激中國了。

對於美歐來說,一直是企圖把中俄分而治之。儘管美歐“人多勢衆”,儘管有以冷戰的方式擊垮蘇聯的經驗,卻並不想把中俄逼到一起而進行陣營對抗。勝負不論,至少這會對着加美國維護霸權的成本,何況今日之中國絕不是當年的蘇聯可以相比的,國際形勢也已經出現了重大的轉變。

就烏克蘭戰爭而言,美國糾集了50多個國家強力的支持都取得不了勝勢,如果逼使中國全力支持俄羅斯,那就只能認栽了。

從目前情況來看,俄不但掌握着戰場的主動權,甚至於已經進入了猛烈攻擊模式。烏克蘭人的戰爭意志和戰爭潛力已經幾乎消耗殆盡,不直接參戰美國北約只能面對失敗的局面。

雖然一開始拜登政府的設計是用持久戰來消耗拖垮俄羅斯,可目前美國自己顯然也支撐不起了。

然而,不打持久戰,削弱俄的計劃非但無法實現,反而打造了一個更加強勢的俄羅斯,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失敗。如果繼續打持久戰,對自己的消耗和牽制更大,就等於是給中國創造了絕佳的戰略空時和時間。

雖然中國不是戰爭的相關方和始作俑者,可中國的態度立場卻足以對戰爭走向起到重要的作用。中俄合作,俄纔有勇氣和能力打持久戰。

反過來,如果主動中國或者說迫於美國的壓力疏遠,俄羅斯可就真的難以支撐下去了。

儘管目前的中俄貿易對俄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可畢竟中國還沒有向俄提供直接的軍事相關支持。如果逼急了中國,這仗就沒法打下去了,所以美國也輕易不敢刺激中國。

對美歐來說,麻煩還不在於烏克蘭戰爭本身,更重要的是戰爭結束之後的局面。

中國不會介入戰爭之中,但中國卻在積極推動停戰進程,這等於是間接介入到了歐洲戰後安全秩序重建之中。

歐洲的安全秩序已經打破,烏克蘭戰爭總有結束會一天。一旦戰爭結束,就要面對秩序重建問題,也就是與俄建立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的問題。

如果繼續冷戰式對抗,或者說北約還是對俄充滿敵意。一是俄與北約的戰爭風險會增加,二是歐洲就永無寧日。如果不對抗,就必須與俄建立新型關係。

對於美國來說,就是如何或者能否主導歐洲新安全秩序的重建問題,或者說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安全秩序的問題,而這又涉及到美歐關係問題。因爲歐洲一直強調戰略自主,而美國卻一直想把歐洲納入自己的新戰略聯盟之中。

因此,目前對於美國來說,支持烏克蘭繼續戰鬥,已經不關乎勝敗的問題,也不完全在於能否削弱俄羅斯,而是戰爭結束後如何處理與俄和歐洲的關係問題了。我前面分析過,美國最頭痛的不是戰爭走向,而是不知道如何面對停戰後的歐洲局勢走向了。

所以,目前把中國逼得太緊,也就是不能與中國在對俄關係或烏克蘭戰爭問題上與中國徹底撕破臉皮。撕破了臉皮,中國也就沒有什麼好顧慮的了,這恐怕就是面對中國“攤牌”,美歐選擇集體噤聲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