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送馬斯克一份大禮,背後的意義異常重大!

布林肯剛走,馬斯克來了!

4月28日,馬斯克突然訪問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了他。

布林肯代表的是美國政府,馬斯克代表的是美國資本!

按照正常道理,我們是不應該將馬斯克和布林肯放在一起的,雙方不是一個級別的。但是,我爲什麼要把他們放到一起了呢?

因爲我認爲這次馬斯克來中國的意義比布林肯還要大!

馬斯克爲什麼要訪華?

因爲中國給他送了一份大禮!

4月28日,中汽協會發布一則通告:比亞迪、理想、特斯拉等企業的76款車型符合汽車數據安全4項合規要求。

特斯拉由此成爲了唯一一家符合合規要求的外資車企。

這意味着什麼?

只要你的數據是安全的,得到了中國政府的認同,那麼你的商品就可以進入政府部門。

政府部門可以購買特斯拉汽車,這毫無疑問對馬斯克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消息。所以,昨天晚上,特斯拉的股票暴漲了15.3個百分點。

這把馬斯克給高興的,直接在媒體上說道:他是中國的超級粉絲!

到這,我相信很多人肯定會發出一個疑問:如果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可以進入政府部門,那不意味着特斯拉能從中國賺更多的錢?

這確實是事實,但是大家要知道,這也能幫中國賺很多錢。

我們假設某款特斯拉的汽車價格是100萬,其中人工15萬,稅費25萬,原材料30萬,其它費用15萬,那麼特斯拉的利潤就是15萬。

也就是說,特斯拉每在中國賣一輛汽車,就能從中國人身上賺走15萬。

如果要這麼算的話,那麼中國整體上肯定是虧的(雖然它僱傭了中國工人,給中國政府納稅了,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都由中國人自己承擔了)。

中國政府肯定是不可能那麼傻的!

我們先提一個問題:如果特斯拉在中國生產汽車,然後出口到其它國家,中國能從中賺多少錢?

人工15萬+稅費25萬,這就是40萬。另外,特斯拉購買中國企業生產的零件等30萬,這30萬里面,中國企業肯定也能賺些,我們就按照5萬計算。

這麼一算,如果特斯拉在中國生產一輛汽車,然後賣到其它國家,中國能從中獲得45萬的利益。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23年,特斯拉中國一共生產了94萬輛汽車,其中出口34萬輛。

現在我們來算賬:2023年,特斯拉中國共生產製造了94萬輛汽車,其中出口34萬輛,剩餘的60萬輛賣給中國人了,每輛賺10萬,這等於從中國人身上賺走了600億人民幣。中國整體上虧了600億。

但是,特斯拉在中國生產汽車然後出口到其它國家34萬輛,特斯拉每出口一輛汽車,中國就能從特斯拉身上獲得45萬的利益(包括人工、政府稅費和零件供應商的利潤等),這就等於特斯拉幫助中國從其它國家賺來1530億人民幣。

兩者相加,等於特斯拉爲中國賺了930億人民幣。

所以,這是一件雙贏的事情啊!

外國的高科技企業想要進入中國,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必須要採取“合資”;

外國企業想要來中國建廠,然後將商品賣給中國人,賺中國人的錢,中國自然不可能把這等好事給它的——雖然它給中國提供了工作崗位,爲政府納稅了,但上面我們也說過,那隻不過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必須要採取“合資”的形式。

你在中國人身上賺錢,我們獲得技術,利益相互交換。這就是所謂的“市場換技術”。

那麼,外國高科技企業不想採取合資的方式,不想“出售”自己的技術,能不能在中國建廠呢?

可以的!

第二,外國高科技企業可以獨資,但其生產的商品必須要以出口爲主。

你既想賺我們的錢,又不想“分享”你的技術,這世界上哪有這等好事?

既然你不想和我們分享你的先進技術,那麼能給我們帶來經濟利益,那也是可以接受的——你在中國生產,僱傭中國工人,給中國政府納稅,然後賣到其它國家,這等於爲中國創造了利益,這也是雙贏。

在中國有兩個非常有名的外商獨資企業,一個是蘋果中國,另一個就是特斯拉中國。

那麼,中國給馬斯克送出這麼一份“大禮”是不是隻有這個意義呢?

不,還有更大的意義!

現在的世界在面臨“逆全球化”的風險,中國也受到歐美一些國家的無理打壓,壓力比較大。

怎麼辦?

如果我們把歐美大量有能量的資本家都“忽悠”到中國來建廠,然後讓他們將在中國生產的商品賣到他們自己的國家,我們不也能獲得很多利益嗎?

現在的美國在不斷的打壓中國的企業,但是中國政府非但沒有打壓在中國的美企,反而給他們更多的“甜棗”,你說歐美的那些資本家會怎麼想?

那麼歐美那些汽車巨頭會不會來中國?

有特斯拉這個先例,他們一定會來!

爲什麼?

大家想想,賈躍亭去美國建廠,花了200多億也沒有把車造出來;蘋果公司花了100多億造車,也沒有把車造出來。但是,小米的雷軍僅僅用了100億就把車造出來了。

爲什麼?

因爲中國有全世界最全的電動汽車產業鏈,而且每個產業都非常先進。

假設你設計了一輛自行車,在中國,你可以買到所有的零件,然後自己組裝就好了。即使有些你新設計的零件無法直接買到,但是隻要你將設計圖紙交給中國企業,中國的企業分分鐘就能給你製造出來。這就是全產業鏈的優勢。

但是,如果你在美國,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美國,你設計了一輛自行車,但是你買不到任何零件,因爲美國早已經沒有自行車零件生產商了,全部要從中國進口。

全產業鏈的優勢絕對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前段時間,美國的彭博社就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商品)價格很低,買家不用擔心關稅》,其中有這麼一段內容:

中國可以承受外界向它徵收的任何新關稅,即使是特朗普假如贏得第二個總統任期後打算加徵關稅亦不例外,因爲中國商品的價格太有競爭力,以至於令人無法抗拒。

“我的客戶告訴我,即使徵收50%的關稅也無法把他們趕走。”銷售固定貨物工具和卡車零部件的傑克·金表示。他說自己約一半的訂單來自美國人——他們能夠把從他這裡購買的產品再以4倍的價格賣出去。

在燃油車時代,歐美的汽車製造非常厲害,他們在汽車領域深耕百年,底蘊是非常深厚的。但是,在電動汽車時代,他們落後了。

雖然他們現在落後了,但是毫無疑問,他們是深懂汽車的,只要產業鏈能跟上,那麼他們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設計和製造出符合他們審美、習慣的電動汽車。

中國給馬斯克這麼大的好處,他們必然會心動。然後,他們也看到,即使在美國對中國發動科技戰、貿易戰的時候,中國政府也沒有拿蘋果公司、特斯拉等企業“開刀”,這就完全消除了他們的疑慮,他們有什麼理由不來中國建廠呢?

歐美都是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的力量非常強大。

一旦歐美的那些大資本家都來中國建廠了,然後他們就可以憑藉自身在歐美政府中的影響力將商品反向出口到自己的國家或“殖民地”,這既能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利益,也能進一步奠定中國製造業的地位,同時爲中國創造大量的利益。

歐美想逆全球化?

沒有那麼容易的!

對於中國來說,“利誘”和“綁定”住歐美的大資本家,不僅僅有經濟意義,還有非常大的政治意義。

我們不說別的,你就說馬斯克在媒體面前說了多少中國的好話?

在公開場合,馬斯克對媒體說,希望西方國家的老百姓或企業家能來中國看看,中國不像美國的媒體所說的那樣;馬斯克說,他是中國的“超級粉絲”……

而且,馬斯克長期和中國接觸,自然也能明白一些更深的政治。比如,臺灣問題。

想想,大量歐美有能量的資本家都來到中國,依靠着中國產業鏈,你說他們會不會希望中國好?會不會總說中國的壞話?一旦大陸武統,他們會不會給他們的政府施壓,說這是中國的內政,要他們的政府不要管這件事?

有時,我總不明白,有些人總覺得自己比政府的官員聰明,整天批評這個、批評那個的,你要那麼有能耐,中國政府怎麼就沒有請你去當專家?怎麼就沒有讓你從政了呢?

中國政府的高級官員都是一步一步、艱難的“爬”上去的,而不像歐美那些國家只要有錢、會煽情,哪怕從來沒有從事過政治,也能當總統。

歐美早就沒有什麼政治家了,都是投機客和政客!

那些人,根本無法和中國相比,中國的一個市長去當他們的總統,治理和管理國家都比他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