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悄然結束對立陶宛制裁 德媒:小國力量值得歐盟大國警惕

爲下週的中歐峰會緩和雙方緊張關係,北京已低調撤除對立陶宛的貿易制裁。(圖/Shutterstock)

曾經因臺灣代表處名稱問題而引發中國對立陶宛貿易制裁的爭端最近悄然落幕,德媒對此分析稱,這顯示北京在下週的中歐峰會召開前緩和雙方緊張關係的決心,解決立陶宛問題將有助於減輕北京對歐關係的壓力,而這也證明小國也有力量,這對歐洲的大國也是一個教訓。

《德國之聲》引述《法蘭克福匯報》報導,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中國政府已經結束對立陶宛的貿易抵制措施,這對於即將 舉的中歐峰會而言,可以減輕北京與歐盟關係的壓力。

報導分析稱,解除對立陶宛的制裁顯示中歐雙方緩和關係的決心,同時也表明小國也有它的力量。雖然中國官方媒體幾乎沒有關注歐中關係正常化的步伐,但是雙方都希望下週在北京舉行的中歐峰會能成爲雙邊關係緩和的重要一步。

近期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的緩和可以說是全面性的,《法蘭克福匯報》的分析稱,「在經歷了長期對峙之後,中國與許多西方國家及其合作伙伴的關係轉趨緩和。中美高峰會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批准了美國科技行業的一項重要收購,並允許萬事達卡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日本和韓國外長最近舉行了會晤。自12月初開始,包括德國在內的多個歐盟國家公民可以免籤前往中國,這令歐洲公司感到驚訝和歡迎。」

分析指出,「立陶宛的情況類似於中國與澳大利亞的衝突。澳大利亞要求對新冠起源進行獨立調查後,北京對坎培拉實施了懲罰性關稅。然而,在過去數月,這場衝突有所緩和,澳大利亞總理於11月初訪問了北京。與立陶宛相似,澳大利亞也沒有屈服。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米科塔(Andrew Michta)總結道,如果像立陶宛這樣的小國能夠堅持原則並仍然獲得勝利,這對歐洲的大國來說是一個教訓。」

文章指出,許多人將北京的態度轉視爲振興經濟的努力。與立陶宛僅幾千萬歐元的貿易可能對中國產生更大的影響。中國的限制措施導致立陶宛對中貿易驟降8成,歐盟在2022年底將中國與陶宛的貿易爭端訴諸世界貿易組織。拉脫維亞貿易專員對此事表示:「好的合作伙伴應該相尊重,堅持公平競爭」。

事件影響逐漸擴大,報導說,在東歐大部分地區,中國不再被視爲良好的貿易伙伴。波羅的海國家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效仿立陶宛,退出了中國於2012年成立的中東歐國家17+1機制。他們與臺灣建立了貿易代表處,招致中國的不滿,捷克甚至違背了與中國進行投資和經濟合作的承諾,向臺灣靠攏。中國駐巴黎大使發言質疑前蘇聯國家的主權迎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立場,失去許多東歐國家的心,波蘭外長還受到攻擊的烏克蘭拿來與臺灣相比較。

文章最後說,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對與北京未來的關係表達樂觀態度,「我們正在對話,相信通過一些耐心,可能會提供一些機會。」他說,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的名稱雖受到北京批評,但名稱應會保持不變,「這不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