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樣本觀察·縣域樣本篇丨界首:最懂得“垃圾是放錯地方資源”的小城

(原標題:中國經濟樣本觀察·縣域樣本篇丨界首:最懂得“垃圾是放錯地方資源”的小城)

中國經濟樣本觀察·縣域樣本篇丨界首:最懂得“垃圾是放錯地方資源”的小城(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再生鉛佔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一、再生塑料佔全國市場的十分之一、新型動力電池佔全國產能的五分之一……

創造這些經濟奇蹟的,是安徽省面積最小的縣城——界首。

安徽省阜陽市界首市地處皖西北,面積600多平方公里,沒有礦產資源,曾是省級貧困縣。2022年、2023年連續上榜“中國創新百強縣(市)”,在多個領域躋身循環經濟“國家隊”,拿到近20項國家級榮譽。

界首崛起,憑的是什麼?

吉祥三寶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10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循環經濟壘起了“金山銀山” 也守護了綠水青山

“師傅,您是從哪裡來的?”

“我是河南周口的……”

“我是山東青島的……”

“我是江蘇宿遷的……”

站在界首田營科技園園區,不到半小時,就有十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貨車司機把回收來的廢舊電池卸下。

田營科技園隸屬安徽阜陽界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界首市最具代表性的循環經濟園區,具備可以實現“一箇舊電瓶收進來、一個新電池走出去”的全產業鏈。

界首每年回收利用廢舊蓄電池、廢鋁材、廢塑料400多萬噸,再生鉛產能99萬噸,再生動力電池產能1億隻以上,全國每5只動力電池就有1只是“界首造”。

2023年,界首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3%,其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實現產值350億元。界首市市長劉永春說:“我們的工業產值、稅收七成以上來自循環經濟。”

“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縣)”“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單位”“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一塊塊“國家隊”的牌子,讓界首成爲中國循環經濟領域的高地。

目前,界首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77家、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4.78件,高於安徽省平均水平。

“如果廢棄的電瓶、礦泉水瓶等產生的重金屬、塑料等物質沒有被循環利用,有可能需要付出幾倍的代價消除其造成的環境污染。”界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曹偉說。

“界首地下無礦,但地上全是礦。我們在廢品堆上壘起了‘金山銀山’,也守護了綠水青山。”當地幹部說。

在界首,各類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分佈城市南北。與此同時,各類植物園、景觀公園、溼地公園等綠地也相鄰而立。

界首兩灣國家溼地公園內,候鳥在橙黃橘綠間休憩,孩童在藍天白雲下嬉戲……這裡的景象是當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縮影。

“這裡沒有我們想象中滿街廢品站的場景,界首的城市建設與蘇浙很多清潔精緻的小城並無不同。”這是不少前來界首考察的客商對於當地的第一印象。

界首市城區一景(11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界首市委宣傳部供圖)

小城何以涌現產業新軍

界首這座小城何以能?

界首缺地無礦,爲了謀生,當地不少人曾挑擔外出做“貨郎”,涌現了一批“破爛王”。民營企業家朱桂賢就是其中一員。上世紀70年代末,他騎着一輛破舊自行車收廢舊電瓶,跑遍了方圓百餘里地。“回家後,我們支起爐子,用收來的電瓶煉鉛,再賣出去。”已經75歲的朱桂賢回憶說。

界首曾有萬千“破爛王”從事廢舊物品回收,他們成爲循環經濟的開路先鋒。

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家家戶戶煉鉛的小作坊式發展帶來了大量環保問題。政府決心整治當地小散亂問題,因勢利導,通過關、停、並、轉、遷等辦法,初步形成了循環經濟產業格局。

擺脫了高污、老舊、小散的形象,界首再生鉛鋰、再生塑料、再生銅鋁三大綜合利用產業漸成規模,並吸引南都、天能、駱駝、雅迪等一批帶動力強的下游行業龍頭企業紛紛落戶,逐漸形成了循環利用的完整產業鏈。

從“撿回來”到“造出來”,再到“引進來”,界首實現了從“破爛王”到產業新軍的“蛻變”。

市場有活力,離不開政府真給力。

“真抓實幹”打造創新氛圍,界首成立科創委員會,市委書記、市長共同掛帥,推動創新機制體制改革;“真情實意”招引優質人才,當地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常來”的靈活用人理念,讓人才既能來去自由,也能“爲我所用”;“真金白銀”培育企業創新能力,當地政府通過建立創新引導基金、提供企業金融服務等措施,爲企業創新研發提供持續動能……

在界首市企業服務中心,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16家單位搬入其中。“很多項目都是大家在辦公桌上端着簡餐,邊吃邊談。”曹偉介紹,服務中心實行輪流就餐,保證企業辦事不跑空。

打開界首市的招商引資手冊,從本地中專畢業人數到產業園區公交站臺人流量,甚至地下水可採量等信息,都被逐一列出。“這種服務讓人印象深刻。”一位外地客商說。

與此同時,界首的歷任決策者都認識到有“舍”纔有“得”的道理。

一年多前,一家央企找到界首,有意投資十幾億元的大項目,但市委、市政府多次討論後,最終選擇了放棄。

“這個項目不符合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和實際。”界首市委書記祁暢說,“界首的今天,就是‘咬緊牙關不換篇,一任接着一任幹’的結果。”

界首田營科技園(10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繪製高質量發展藍圖

依靠循環經濟實現蝶變的界首,正在繪製經濟高質量發展藍圖。

佈局產業新賽道,做循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

在界首,南都、天能等企業抓住新能源產業飛速發展的機遇,從新公司設立到技術人員儲備,提前佈局鋰電池、儲能業務。

安徽南都華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每天約有7萬隻鋰電池下線,通過與南都旗下企業、從事鋰電池回收再利用的華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實現了上下游產業鏈內緊密協作。

轉變生產模式,數智化改造賦能企業發展。

在界首,“智改數轉”不斷被推廣,當地企業正在嘗試利用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打造智能工廠。

在安徽省天助紡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偌大的生產線,幾名工人通過智能大屏、智慧操控系統就可以進行管理。主機設備數控化率100%,單位產量提高30%,訂單交付率提升5%,噸紗綜合能耗降低25%,憑藉智能化車間,天助紡織獲評2023年安徽省“5G+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案例。

目前,界首14條產業鏈160多家企業實現了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多產業協調發展,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與動力。

在界首,以循環經濟爲主,新材料、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協調發展的思路正在形成共識。

界首市天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依靠技術創新轉型升級,研發的幹法單拉鋰電池隔膜打破進口依賴,進入比亞迪等行業頭部動力電池企業的供應鏈;吉祥三寶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從一家傳統的紡織企業轉型爲功能性新材料企業,產品打破國際技術壟斷,亮相北京冬奧會。

截至今年上半年,界首市共有規模以上新材料產業工業企業54家,佔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的50%,2023年該產業實現產值189.3億元。

在這個最懂得“垃圾是放錯地方資源”的小城,一張高質量發展藍圖正徐徐打開。

界首市城區一景(11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界首市委宣傳部供圖)

界首市企業服務中心(10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10月24日,工作人員在安徽鼎洋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作。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10月24日在安徽鼎洋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拍攝的產品。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10月24日,工作人員在界首市天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作。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10月24日,工作人員在界首市天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作。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10月24日,工作人員在吉祥三寶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作。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吉祥三寶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10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10月24日,工作人員在吉祥三寶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作。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10月25日,工作人員在安徽省天助紡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作。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10月25日,工作人員在安徽省天助紡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作。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